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成都模拟) 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的变化,用公式计算获得。(注:实验所用酸、碱、盐溶液的密度和比热容与水相同,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忽略实验装置的比热容,c和分别取4.18和1.0 , 下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NaOH溶液浓度的测定:移取20.00mL待测液,加入指示剂,用0.5000的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溶液22.00mL。

      在测定过程中,滴定操作的顺序为检查是否漏水→蒸馏水洗涤→(用序号表示)→滴定→达到滴定终点,停止滴定,记录读数。

      a.轻轻转动滴定管的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无气泡

      b.调整管中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录读数

      c.将洗涤液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d.装入标准溶液至“O”刻度以上2~3mL,固定好滴定管

      e.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mL所要盛装的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

    2. (2) 热量的测定:取上述NaOH溶液和盐酸各50mL进行反应。

      ①实验室现有纸条、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量筒、100mL烧杯,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右图中的实验仪器是(填序号)。

      ②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 , 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J(用含的式子表示)。

    3. (3) 借鉴(2)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的焓变(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0.2 溶液100mL

      0.56g铁粉

      a

      b

      1.12g铁粉

      a

      c

      1.68g铁粉

      a

      d

      温度:b、c、d的大小关系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4. (4) 乙同学也借鉴(2)的方法,测量反应A:的焓变△H。

      查阅资料:配制溶液时需加入酸。

      提出猜想:Fe粉与溶液混合,在反应A进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反应B:(填化学方程式)。

      验证猜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不大于1;向少量溶液中加入Fe粉,观察到的现象为,说明同时存在反应A和B。

      实验小结:猜想成立,不能直接测得反应A的焓变△H。

      教师指导:结合甲同学的测定结果及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无法直接测定的反应热。

      优化设计:根据相关原理,丙同学还需要测定反应(填化学方程式)的焓变 , 通过计算可得反应A的焓变△H=(用含的式子表示)。

  • 1. (2024·浙江模拟) 氮化硅()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的特性,有“结构陶瓷之王”的美称。科研人员采用氨解法制备氮化硅。

    Ⅰ.制备流程:

    已知:①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水解;遇水生成二氧化硅和氨,不稳定易被氧化;

    沸点-33.5℃,熔点.-77.75℃,800℃以上会分解;正己烷(作反应溶剂)沸点69℃,熔点-95℃。

    Ⅱ.实验装置如图:

    氮化硅前驱体的制备:

    氮化硅的制备:

    1. (1) 仪器X的名称是
    2. (2) 完善虚线框内的装置顺序→D
    3. (3) 写出流程(Ⅱ)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5. (5) 经测定,氨解法制备所得的;Si3N4晶体中含有碳杂质,请分析原因
    6. (6) 电位滴定法测定含量:称取1.000g试样,加入40mL水,在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上溶解,过滤、洗涤;再向其中加入22mL乙醇、4滴硝酸,用0.0010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当滴定曲线出现等当点时,即为滴定终点,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为amL。另取40mL水重复上述实验,消耗硝酸银溶液体积为bmL,请列出样品中杂质含量的表达式mg/g。
  • 1. (2024高三下·杭州模拟) 过氧化钙()微溶于水,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可作为医用防腐剂和消毒剂,也可作为改良剂为农业、园艺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氧气。以下是一种实验室制备较高纯度过氧化钙的流程图:

    1. (1) 步骤I需要量取盐酸,所用的仪器是____。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3. (3) 写出步骤II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III采用冰水浴可提高产率,其原因有(回答两点)
    4. (4) 准确称取产品配成溶液。取溶液,加入醋酸溶液和2-3滴溶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平行测定3次,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

      溶液的作用是

      的纯度为

  • 1. (2024·湖南模拟) 根据下列各图曲线表征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图1表示常温下向体积为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的变化曲线,则点处有 B . 图2曲线表示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变化,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醋酸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C . 图3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则点存在 D . 结合图4分析可知,向均为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先沉淀
  • 1. (2024·梅州模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定量实验的操作或方法正确的(  )

    选项

    定量实验

    实验操作或方法

    A

    滴定分析法

    标准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标准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B

    配制溶液

    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斗滴管吸出超出的部分

    C

    反应热的测定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过程中,将量筒中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与盐酸反应

    D

    反应速率的测定

    测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反应速率实验中,可将稀硫酸换成稀硝酸进行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湛江模拟) 下列对关系图像或实验装置(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甲表示等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20mLHF溶液的滴定曲线,其中c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 . 图乙所示装置,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C处 C . 根据图丙可知若要除去溶液中的 , 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3.5左右 D . 对于反应  , 由图丁可知,
  • 1. (2024·湛江模拟)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其中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NaHCO3

    B.为装有KMnO4溶液的滴定管排气泡

    C.煅烧石灰石

    D.制取无水MgCl2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二下·惠东开学考) 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常见的滴定实验有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沉淀滴定等等。

    Ⅰ.用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1. (1) 滴定醋酸的曲线是(填“Ⅰ”或“Ⅱ”)。
    2. (2) 的关系:(填“>”、“=”或“<”)。
    3. (3) Ⅱ.获取安全的饮用水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自来水厂经常用氯气进行杀菌,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测定了某工厂废水中游离态氯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水样于锥形瓶中,加入溶液(足量),滴入2~3滴淀粉溶液。

      ②将自己配制的标准溶液(显碱性)装入滴定管中,调整液面,记下读数。

      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定前装有标准液的滴定管排气泡时,应选择下图中的(填标号,下同)。

      A.B.C.D.

      ②若用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

      A.   B.   C.   D.

    4. (4) 步骤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6. (6) 实验测得游离态氯的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
  • 1. (2024高三下·荣昌开学考) 某同学在两个相同的特制容器中分别加入20mL 0.4mol·L-1Na2CO3溶液和40mL 0.2mol·L-1NaHCO3溶液,再分别用0.4mol·L-1盐酸滴定,利用pH计和压强传感器检测,所得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常温下,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2~10.0,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 3.1~4.4。

    A . 曲线甲表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B . 在b点无气体产生,此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 Na2CO3溶液或NaHCO3溶液中均有 D . 滴定分析时,a点可用酚酞、c点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 1. (2024高二下·昆明开学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25℃和101kPa时,完全燃烧生成时放出853kJ的热量,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 . 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两份氢气和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分别生成液态水(反应①)和水蒸气(反应②),反应①放出的热量多 C .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中,需要其中一个反应物稍过量让反应充分进行 D . 白铁(镀锌)制品比一般铁器耐腐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