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乐清期中) 小山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白色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甲),这说明白光不是单纯颜色的光。

    1. (1) 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如图乙),则白屏上其它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色光。
    2. (2) 产生光的色散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3. (3)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图丙),小山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理由是:

  • 1. (2023七上·杭州期中) 三棱镜是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金用红光以一定角度斜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如图1所示。改变斜射角度,光路如图2、图3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析图1、2或3可知,当光线从玻璃中折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 (2) 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
    3. (3) 了解了小金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金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金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的原因。
    4. (4) 小金还利用三棱镜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得到红上紫下的彩色光带。为什么是红上紫下而不是紫上红下排列?小金经过思考,发现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造成的。从相同角度斜射入玻璃时,(选填“红光”或“紫光”)的折射角会更大一些。
  • 1. (2023七上·杭州期中) 下列对“看不见的光”利用中,利用到紫外光的是( )
    A . 用遥控器调电视节目 B . 测温枪测温 C . 验钞机验钞 D . 响尾蛇捕猎
  • 1. (2024七下·海曙期中) 下列电器不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 . 验钞机 B . 诱蚊灯 C . 消毒柜 D . 取暖灯
  • 1. (2024七下·余杭月考) 人眼看到物体是白色,是因为( )
    A . 没有光射到物体上 B . 光被物体全部吸收 C . 光被物体全部反射 D . 物体不能发光
  • 1. (2024七下·长兴期中) 我国古代在光学现象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

    1. (1) 墨子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现象,如图甲。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原理。
    2. (2) 汉代,刘安就在《淮南万毕术》中谈到:“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如图乙是简易的的雏形。 (选填“显微镜”、 “潜望镜”或“望远镜”) 
    3. (3) 唐代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现象,说明太阳光是一种(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 1. (2024七下·长兴期中)  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 器接收。

    1. (1) 已知感应器从发出信号到接受信号的时间越长,精准度越高。设计者采用超声波感应器而不采用红外线感应器的理由是:
    2. (2) 在月球上能否使用这种身高测量仪?为什么? 
    3. (3)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 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 某同学站上 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 则该同学 的身高为
    4. (4) 某同学提出改进意见,把感应器和测高台的竖杆设计成5m 高可以自动伸缩 调节的竖杆,这种设计有何优点?(至少写出两点)
  • 1. (2024七下·吴兴期中)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所示,是紫光,如果将温度计放在外侧,一段时间后示数会明显上升。(均选填“A”或“B”)

  • 1. (2023七下·北仑期中)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红外线等光线具有能量,照射到物体上,部分被吸收转化为热能(其中红外线尤其显著)。许多车主为了隔热给汽车玻璃贴上太阳膜。某兴趣小组对市场5种品牌太阳膜的隔热性能进行如下探究:

    ①如图,在暗室中将一侧贴有品牌太阳膜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距离玻璃板左侧20cm放置一个红外线灯,玻璃板右侧放置一个光能风车(光能风车的风叶在红外)照射下,会转动):

    ②打开红外线灯,观察并记录30s内光能风车风叶转动的圈数;

    ③改变红外线灯的位置, 使之距离玻璃板的距离分别为40cm、60cm、80cm, 重复步骤②;

    ④在玻璃板上依次更换其他4种品牌的太阳膜,重复上述实验;

    1. (1) 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写出2种)
    2. (2) 透过太阳膜红外线的强弱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本实验通过反映红外线的强弱。
    3. (3) 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可靠,需要控制哪些变量进行实验?。(写出1 点即可)
  • 1. (2024·滨江模拟) (物)乡村美景美不胜收:池塘正中长着千年古柏,水边白鹭悠走,水下鱼儿畅游……游客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场景。下列相关“影”的形成原理中正确的是(  )
    A . 妈妈手机的“摄影”——光的折射 B . 水下鱼儿的“鱼影”——光的反射 C . 岸边白鹭的“黑影”——光的色散 D . 水中古柏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