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长性状

    日温 、夜温 

    红光

    远红光

    茎长度

    茎节数

    20.5 节

    21 节

    茎长度

    夜温 



    日温










    A . 茎的伸长生长与光及温度有关 B . 茎的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 C . 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 D . 远红光条件下,日温30℃、夜温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 1. 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A . B . C . D .
  • 1.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江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
    2. (2) 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的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3. (3) 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都是因为土壤中缺少
  • 1. 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成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
    2. (2) 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3. (3) 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 1. 2009年科学家证实月球上有水存在,且认为月球上水最有可能是太阳风携带的氢原子和月球土壤中的氧结合之后形成。关于“月球上水最有可能是太阳风携带的氢原子和月球土壤中的氧结合之后形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 . 提问  B . 假设 C . 实验  D . 评价
  • 1. 小科发现许多人胸前佩戴除菌卡用以除菌。除菌卡除菌效果怎么样呢?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环境下除菌卡的除菌效果

    [实验场所]

    A:密闭空间——?两个(编号A1、A2)

    B:半开放空间——教室两间(编号B1、B2)

    C:开放空间——操场东西两侧(编号C1、C2)

    [实验步骤]

    ①杀菌:在A1、B2、C3中分别放置1张除菌卡,对实验场所进行杀菌。A2、B2、C2中不放除菌卡。4小时后,取出除菌卡。

    ②取样:在A1、B2、C3和A2、B2、C2中各放置1个装有培养基的无菌培养皿,打开盖子,让空气中的菌种落在培养皿中,40分钟后完成取样。

    ③培养:将6个培养皿取出,并盖上盖子,分别写上对应的场所编号。将培养皿都放在30℃的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

    ④观察:观察各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结果记录如下表(“+”多表示菌落数量多)。

    [实验结果]

    实验场所

    A:密闭空间—— ____两个

    B:半开放空间——教室两间

    C:开放空间——操场东西两侧

    编号

    A1

    A2

    B1

    B2

    C1

    C2

    有无除菌卡

    菌落数量

    +

    +++++

    +++

    ++++++

    ++++++

    +++++++

    [分析交流]

    1. (1) 实验场所A中“?”处可填写
    2. (2) 小科通过来比较除菌卡的除菌效果。
    3. (3)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 1. (2024七下·浙江期末) 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
    A . 增加自变量的数量 B . 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 C . 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 . 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
  • 1. (2024九下·杭州月考) 科学学习小组开展了“自制测力计”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任务】自制测力计并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项目准备】提供材料如图甲,弹簧和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受到拉力的关系如图乙;

    【项目制作】

    1. (1) 选择材料时,弹簧比橡皮筋更合适。理由是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关系,便于标注均匀刻度;
    2. (2) 选用图乙中b弹簧制作测力计,确定“0”和“2牛”刻度后,两者之间分为10等份,则该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牛,小组同学用制好的弹簧测力计称身边小物件的重力;
    3. (3) 【项目评价】

      实测时,挂上0.1牛的铅粒,发现测力计示数几乎没有变化,为使“精确度”指标表现更优秀,需选取图乙中弹簧取代b弹簧制作测力计(填“a”或“c”)。

  • 1. (2024九下·杭州月考) 酶片属于助消化类药物,是胃蛋白酶和胰酶的复方制剂。其中胰酶含有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小科在吞服多酶片时,产生疑问:pH会影响胰酶的活性吗?为此小科用胰淀粉酶开展以下实验:

    编号

    4

    5

    6

    试管内所添加的物质

    1mL胰淀粉酶+1mL5%的盐酸


    1mL胰淀粉酶+1mL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将6支试管在37℃水浴5分钟后如图甲将试管两两混合后,再将试管1、2、3继续37℃水浴5分钟。

    ②将三组试管取出,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记录各试管颜色变化情况。

    1. (1) 请将试管5内所添加的物质补充完成
    2. (2) 若观察到的现象为 , 则说明胰淀粉酶只有在中性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
    3. (3) 为了让多酶片正常发挥作用,在制作过程中,先用肠衣包裹胰酶,然后包上胃蛋白酶,最后再包上糖衣,如图。为使胃蛋白酶能在胃中起作用,而让胰酶在小肠中起作用,“糖衣”和“肠衣”的材料应符合什么要求?
  • 1. (2023七下·北仑期中) 书籍和棉被等久放在房间中容易长霉菌,为了除湿、杀菌,人们经常将它们放在太阳下晒。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兴趣。他们提出了“阳光中哪种辐射可以杀菌”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以下实验步骤:

    ⑴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

    ⑵提出假设:红外线也可能有杀菌功能。

    ⑶实验并记录数据:

    光的种类

    红外线

    红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紫外线

    照光前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照光时间

    4h

    4h

    4h

    4h

    4h

    4h

    4h

    照光后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0

    ⑷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是(填“正确”或“错误”)的。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