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越城月考)  生物能否自然发生, 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 另一个瓶敞口, 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 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瓶内,立刻用软木塞盖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巴斯德的实验: 如图丁, 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 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雷迪实验中, 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
    2. (2) 尼达姆的实验(选填“能”或“不能”) 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3. (3) 斯巴兰扎尼和巴斯德都将肉汤煮沸1小时是为了彻底
    4. (4) 使食物变质的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它们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
  • 1. (2023七下·越城期中) 浙江人喜欢吃年糕,每年的年底前会做很多年糕,浸在水里,

    能放很长时间,但一旦过年后进入第二年春季,年糕很容易发霉变质。

    小明为了弄清年糕发霉的原因,他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第一步中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2. (2) 比较第1组和第2组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3. (3) 分析第1组与第3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1. (2024·拱墅会考) 灌溉水中含氧量是否会影响蔬菜产量呢?小乐采用了如图甲所示实验栽培装置,研究了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表:

    组别

    自来水处理方式

    小白菜数量/株

    浇水频率

    A

    物理增氧(利用仪器震动)

    30

    1次/3天

    B

    化学增氧(加入化学药品)

    30

    1次/3天

    C

    不作处理

    30

    待填

    1. (1) 实验方案表中,C组的浇水频率应为,其中起对照作用的组别是
    2. (2) 小乐提出可以将小白菜中叶绿素相对含量作为预测产量的指标之一,其理由是
    3. (3) 如图乙所示为不同组别小白菜的产量,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4. (4) 根据实验结果,若要向菜农推广最佳增氧滴灌方式,还需要进行的调查研究是。(写出1点)
  • 1. 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1. (1) 提出的问题是
    2. (2) ②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
      ③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实验设置如下表所示。(青蛙受精卵随机分组)
      实验组别青蛙受精卵数量模拟环境
      100A
      100清水和化肥
      B清水和洗涤剂
      回答下列问题: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成蛙等阶段。
    3. (3) 实验组①中,A应是;实验组③中,B应是,原因是
    4. (4) 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5. (5) 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 1. 小叶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水中(如图),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更深一些。

    1. (1) 采用方案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 (2) 方案二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 (3) 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变为一样红。小叶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的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如此判断的理由是
  • 1. 科研人员为模拟温室效应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足够数量的棉花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将测得的数据求平均值,绘制成如图柱状图。

    1. (1) 为控制单一变量,实验中选用棉花幼苗的应相同。
    2. (2) 实验数据表明:常态二氧化碳浓度下,仅升高温度(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棉花幼苗的生长。
    3. (3) 本研究中,两组实验的结果,最能模拟体现温室效应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4. (4) 比较A、C、D组的实验结果,在23℃环境中,高浓度二氧化碳可减轻温度对棉花幼苗总生物量的影响,从而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 1. 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2. (2) 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1. 为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四个不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的盆中,地上部分处于相同的透明的封闭容器中。

    1. (1) 为了达到本实验目的,应比较装置(填装置编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 (2) 以装置①④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请说明具体的理由:
    3. (3) 以装置①③来进行对照实验,可探究
    4. (4) 植物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这里的养分指的是
  • 1. 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长性状

    日温 、夜温 

    红光

    远红光

    茎长度

    茎节数

    20.5 节

    21 节

    茎长度

    夜温 



    日温










    A . 茎的伸长生长与光及温度有关 B . 茎的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 C . 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 D . 远红光条件下,日温30℃、夜温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 1. 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A . B . C . D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