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运动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从实验室借取了弹射器、纸盒、质量与形状不同的物体 (已知 ), 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进行了实验。实验中, 纸盒的初始位置始终相同, 利用弹射器控制每次物体弹出时的速度相同。实验过程与结果如图 (a)、(b)、(c)、(d) 所示。

    1. (1)  本实验通过观察来比较运动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
    2. (2)  图 (a)、(c)或图 (b)、(d) 是在研究运动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与的关系
    3. (3) 他们分析比较图 或图 后认为: 质量、速度相同的不同物体,球形的物体比方形的物体做功本领更大。你他们的观点 (选填“赞同”或“不频同”),你的理由是:
  • 1. 如图甲所示为家用扫地机器人,其底部安装有滚刷,内置集尘器。机器人在除尘时先“脱灰”(滚刷将灰尘从地面上脱离附着),后“吸灰”(将脱附的灰尘转移进集尘器)。

    小金对影响滚刷在地㘪上“脱灰”效果的因素开展探究。

    小金认为:在“吸灰”效果一定时,“脱灰”效果可以用“除尘能力”来表示,其测量和表达如下:

    第一步:选取长、宽一定的干净地殹,均匀撒上质量为的灰;

    第二步:测出干净集尘器的质量 , 将被测机器人放在地毛上直线运行清扫10次,完成后测出集尘器质量

    表示除尘能力。

    小金提出:滚刷在地毯上的“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三个因素有关。

    小金在保持“吸灰”效果一定的情况下,对滚刷的滚速这个因素进行了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

    1. (1) 除尘能力的数值越大,表示除尘能力越(选填“强”或“弱”)。
    2. (2) 在研究滚刷“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关系时,实验中需要控制刷毛的粗细和保持不变,改变滚刷的滚速,测定除尘能力
    3. (3) 根据图乙得出的结论是:
  • 1. (2020七下·海宁月考) 学习细菌知识后,小明想:“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

    20.5

    2.0

    30.5

    3.0

    36.0

    2.5

    39.2

    1.2

    1. (1) 表中数据(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
    2. (2) 他又猜想:“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属于实验组的是

    3. (3) 若酸性和碱性环境都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则预测实验结果为
  • 1. (2023·杭州月考) 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裁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

    请据此分析作答: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 (1) 葫芦藓在裁种时,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的环境。
    2. (2) 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 (3) 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有关。
  • 1. 味蕾中存在着一种甜味感受器,能感受糖的刺激。但科学家发现原本偏爱甜食的小鼠,被完全破坏该甜味感受器后,仍然喜欢吃某种甜食,这是为什么呢?分析该甜食的组成,发现除葡萄糖外还含有钠盐。已知,单独的钠盐溶液不会引起神经系统对甜味刺激的反应,科学家选取一定数量的小鼠,完全破坏该甜味感受器后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Ⅰ

    实验Ⅱ

    组别

    擦拭小鼠舌头的溶液

    对甜味刺激的反应

    将小鼠置于提供水、X、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的环境中,统计发现小鼠更偏爱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对水和X无明显偏爱。

    第一组

    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

    反应明显

    第二组

    X

    反应微弱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物质中,可作为实验用钠盐的是____。
    2. (2) 科学家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1. 余甘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余甘果的种子被一层厚厚的硬骨质果皮包住,只有待果核开裂后,种子才能萌发。让人惊奇的是,余甘果的果核在树上时会突然发生爆裂,分裂成若干瓣,种子以抛物线形式蹦出一段距离。小温为了观察采摘后的余甘果果核的爆裂现象,选取150粒饱满的余甘果果核放置于果盘中央,将果盘放置于温暖且空旷的地方,每隔12小时观察并统计果核爆裂的个数,并测量果核爆裂后种子跳动的距离。

    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h

    果核平均爆裂个数/个

    果核平均爆裂率/%

    果核爆裂后种子跳动的平均距离/m

    12

    0

    0

    /

    24

    12

    8

    2.21

    36

    54

    36

    2.97

    48

    114

    76

    3.46

    60

    141

    94

    3.58

    72

    150

    100

    3.87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本实验中计算种子跳动的平均距离的目的是:
    2. (2) 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 (3) 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对实验中出现果核爆裂的原因作出合理的猜测:
  • 1. 使用公筷公勺能否减少细菌对菜品的污染呢?由疾控专家组成的某科研小组选择一家餐馆开展了相关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菜名

    菌落总数(菌落数/克)

    餐前

    餐后

    组①

    组②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盐水虾

    150

    150

    220

    炒芦笋

    30

    30

    530

    咸菜八爪鱼

    15

    20

    5000

    香辣牛蛙

    60

    150

    560

    请完成以下问题:

    1. (1) 【方案】疾控专家组选用不同的菜品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用餐环节中,使用“非公筷组”的菜时用自己的筷子取菜到自己盘中再食用,则使用“公筷组”的菜时,正确的操作应先,再食用。并且每人对10份菜要交替取用,确保对每份菜取的次数相同。
    2. (2) 【结论】通过实验得出使用公筷能减少细菌对菜品污染的结论,则表中组①(选填“非公筷组”或“公筷组”)。
    3. (3) 【分析】造成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除了不使用公筷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外,最可能的原因是
  • 1.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做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 (1) 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 (2) 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该实验的变量是
    3. (3) 由图中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4. (4) 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 1. “知了、知了……”,这是仲夏时节经常可以听到的声音。“蝉鸣林愈静”,在平常的日子里,知了那柔和的鸣叫声会使人的心情格外平和。但今天不同,烈日当头,天气异常地炎热,知了发出的鸣叫声也异常地密集而响亮,令人心烦。是不是天气越热,鸣叫的知了越多呢?
    1. (1) 上述问题的假设是
    2. (2) 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设是否成立,首先需要选取实验用的知了。选取的知了应该是雌性,还是雄性?。你的理由是
    3. (3) 要得到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
    4. (4) 若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折线如图所示,则根据该折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 (5) 根据本题的情景,还可以提出包含一组变量的问题是
  • 1. 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绿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了变化,并不影响菊花茶的品质。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时,变色的情况又不同。为研究这一问题,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冲泡菊花的水

    煮沸的井水

    (弱碱性)

    煮沸的纯净水中滴有白醋

    煮沸的纯净水

    变色情况

    变浅绿色

    变浅绿色

    几乎不变色

    1. (1) 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上表:试分析,实验前该同学建立的假设是
    2. (2) 该同学猜测花瓣变绿快慢还与温度有关,他在进一步实验时设计了下表,请在表中“”处填上合适的项目。

      水温(℃)

      70℃

      80℃

      90℃

      100℃

          ▲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