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的区分。


    单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

    常见

    种类

    酵母菌

    霉菌:根霉、青霉和

    曲霉

    食用菌:香菇、蘑菇、

    金针菇、木耳等

    生殖

    方式

    一般进行繁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生殖

    生殖

    应用

    发面和酿酒等

    酿酒、制酱、发酵食品、

    有机酸和抗生素等药

    物的生产

  • 1. 真菌的营养方式:依靠现成的生活。
  • 1. 真菌的细胞与植物、动物细胞一样都有细胞核,属于
  • 1.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因此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细菌团,即①

    分类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②、③和④三大类

    结构

    观察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高倍光学显微镜或⑤。细菌细胞看不到⑥。像细菌这样没有细胞核的细胞称为⑦

    营养方式

    细菌细胞内无⑭,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生殖方式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⑯生殖

    与人类

    的关系

    ①人体内有多种有益健康的细菌,如嗜酸乳杆菌;

    ②一些细菌可以⑰,如泡菜、酱油、醋等食品的生产;

    ③有的细菌可分解动植物尸体或用于制药

    有害细菌可以使食物腐烂变质、使人生病

  • 1. 蕨、地钱、葫芦藓、胎生狗脊等植物都不开花,也不产生种子,它们都是用繁殖的。
  • 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我们平时吃的面包的口感都是很松软的,而且里面还有很多小洞,那么这些效果是如何产生的呢?噢!原来是酵母菌做的好事!那酵母菌在什么温度下对面粉的发酵效果最好?为此,科学兴趣小组搜集到了以下材料,并进行如下较为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材料】

    大小相同烧杯、刀、刻度尺、温度计、面粉、干酵母、热奶器、消水、冰箱、自动酸奶机、标签纸。

    【实验方案】

    ①取干酵母少许,与面粉、适量清水充分混合并揉成面团,然后把面团切成等量的4小块。

    ②将4小块面团分别放在4个烧杯中,记录好面团在烧杯内所占的体积(一格为20mL),然后盖上盖,分别贴上“1号”、“2号”、“3号”、“4号”的标签。

    ③为了容易方便控制温度,将1号、2号、3号、4号烧杯分别放在冰箱(设置到5℃)、室温(25℃)、自动酸奶机(设置到45℃)和热奶器(设置到65℃)中。

    ④经3~4小时后,观察面团的变化,记录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通过观察反映酵母菌对面粉的发酵效果。
    2. (2) 根据图1和图2现象的比较,兴趣小组得出结论:酵母菌在℃下对面粉的发酵效果最好。
    3. (3) 细心的组员小科发现,“4号”烧杯中面团的表面有一层浅黄的硬面(未发酵),你认为可能得原因是
    4. (4) 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认为上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无法确定发酵的最适温度。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设计出简要的实验方案:
  • 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如右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则左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胚芽

    种子

    B

    酵母菌

    原核生物

    微生物

    C

    卵生

    卵胎生

    有性生殖

    D

    精子

    受精卵

    生殖细胞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七下·义乌期中) 下面是生物生殖发育不同时期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1) 上述图示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填写字母);
    2. (2) 图 A 中,保证①成活的关键是
  • 1. (2024七下·义乌期中) 关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和真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细菌没有细胞壁结构, 真菌有细胞壁结构 B . 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真菌的发酵来制作泡菜 C . 大多数细菌不含叶绿素, 须依靠现成有机物维持生活 D . 自然界的全部细菌和真菌都对人类无益
  • 1. (2024·绍兴会模拟) 竹节虫几乎所有的种类都有极佳的拟态,大部分种类身体细长,形状像竹节或树枝(如图),少数种类身体宽扁,鲜绿色,形状像植物叶片。

    1. (1) 竹节虫属于检索表中的生物(填字母)。
    2. (2) 竹节虫形状像竹节或树枝的性状由决定,这种特征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5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