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嘉兴模拟)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对该反应进行如下可视化设计:

    1. (1) 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迅速盖紧瓶盖后振荡一段时间,若发现,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 (2) 室温下,在 A、B试管中分别盛放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将二氧化碳通入两支试管(如图甲),用测温仪测得 B试管温度高,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且该反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 (3) 室温下,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饱和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如图乙),观察到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已知:室温下,氢氧化钠能溶解在酒精中,而碳酸钠不溶).
  • 1. (2024·嘉兴模拟) 小科发现“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如图所示),不同粗细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查阅资料获知,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有: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氧气浓度;③可燃物的性质等。

    为探究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小科进行如下研究:

    【实验器材】直径分别为1.0mm、1.6mm、2.2mm三根铁丝、体积为250mL集气瓶3个、火柴、酒精灯、镊子、托盘天平、清水等。

    【实验过程】

    1. (1) 小科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瓶氧气,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操作是
    2. (2) 请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 1. (2024·拱墅二模) 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一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从分类的角度看,X属于酸,Y属于有机物 B . 从平衡的角度看,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基本不变 C . 从能量的角度看,两种循环都只涉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 . 从微观的角度看,两种循环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 1. (2024八下·浙江期中) 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我们可以将事物看的更加的深入。
    1. (1) 从颜色的角度看:空气
    2. (2) 从含量的角度看:上课期间,关紧门窗的教室氧气含量五分之一。(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 (3) 从变化角度看:常压下,液氮的沸点-196℃,液氧的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4. (4) 从认知的角度看:古希腊学者认为物质是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组成。这里的“气”指(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
  • 1. (2024八下·浙江期中) 某地发生山火, 山林主火向东蔓延。图一图二是山火蔓延的过程; 图三是消防队“以火灭火”的办法扑灭了山火主体;图四是使用灭火风机扑灭零散的火源。

    资料1:山火使周围空气受热密度减小从而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形成对流。山火发生区域氧气含量降低。

    资料2:风能使火顺势蔓延。燃烧一段时间后此时刮东风,消防队在图一箭头处点燃树木。

    资料3:灭火风机可以产生低温和携带二氧化碳(灭火剂)气体。

    请结合以上资料说明扑灭山火主体和零散火源的原因。

  • 1. (2024八下·浙江期中) 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 .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C .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克/升 D . 氧气不易溶于水
  • 1. (2024八下·浙江期中)  “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身上着火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 . 夜间发现天然气泄漏,千万不能使用抽油烟机抽气 D . 油库、面粉厂和煤矿的坑道内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 1. (2024·绍兴模拟)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①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B . 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 ③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 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1. (2024·绍兴模拟) 某探究小组在进行“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为探究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还是二氧化碳增多,小组同学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请回答:

    实验1:如图乙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用数字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丙数据。

    实验2: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现象: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

    1. (1) 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2. (2) 小明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氧气耗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 (3) 通过实验2可以证明蜡烛熄灭是因为(选填“氧气减少”或“二氧化碳增多”)。
  • 1. (2024·龙湾模拟) 《天工开物》中,生石灰的制取和应用为:每煤饼一层,垒石(石灰石)一层,铺薪(木材)其底,灼火燔(灼烧)之,火力到后,烧酥石性。其中在煤层下方铺薪的目的是( )
    A . 使煤的导热性能变强 B . 使煤温度达到着火点 C . 增加可燃物的数量 D . 增大煤与氧气接触面积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6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