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浙江模拟) 稀有气体的发现,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很小的小气泡。

    材料二: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 2g/L,而从氨气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g/L,两者相差0.006 4 g/L。重复实验,发现两者的密度总是维持这样的差值。瑞利对此展开探究,经反复试验,最终发现了氢气(Ar)。

    材料三:1894年,莱姆赛用其他方法从空气里也得到了这样的气体。 经过分析,判断该气体是一种新物质。 由于这种气体极不活泼,所以命名为氩(拉丁文原意是“懒惰”)。

    材料四:1898年,莱姆赛等人继续使用分馏法把液态空气分离成不同的成分,又发现了氮气、氛气、氙气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科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模拟卡文迪许的实验,将空气依次通过 A、B、C、D等装置,最后在 E装置中收集到少量同样的气体。若 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 N2 , 则A 装置的作用是
    2. (2) 瑞利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否来源于实验误差,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 (3) 稀有气体的发现经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下列有关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与稀有气体的发现史中相关证据解释不匹配的是(填字母)。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证据解释

      A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很小

      卡文迪许除去空气中O2、N2后,留下体积很小的小气泡

      B

      氮气可用作飞艇中的填充气体

      莱姆赛用钇铀矿放在硫酸中加热得到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很小的氧气

      c

      氮气、氖气和氙气的密度不同

      莱姆赛用蒸馏法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氮气和氢气三种气体

  • 1. (2024·浙江模拟) 火折子(如图甲所示)是我国古代一种能够随时取火的小巧引火工具,使用时只需取下盖子,然后用嘴一吹,火折子便点燃取火。项目化学习小组准备利用实验室的常见材料自制一款火折子,并制定了评价表。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

    吹气后能快速生火,且不易熄火

    吹气后生火较慢,但不易熄灭

    吹气后生火较慢,且较易熄灭

    指标

    盖上盖子,火种能保持很长时间

    盖上盖子,火种能保持较长时间

    盖上盖子,火种很快熄灭,保持时间很短

    【查阅构造】火折子一般由筒身、燃芯、筒盖三部分组成,将燃芯放入由金属或竹子做成的筒身中,筒盖上一般打有小孔(如图乙所示)。

    【设计制作】项目化学习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竹筒,然后将粗糙的上纸按照竹筒的比例裁剪下来。接着,将棉花、硫黄、磷、硝酸钾等材料放入土纸中,将土纸卷成竹筒般粗细,松紧度适中,然后插进竹筒中作为燃芯。最后,用火点燃土纸后,再将它吹灭留有火星,立刻盖上竹筒的盖子。

    【测试使用】打开火折子竹筒盖子,对土纸卷吹气,土纸卷马上复燃且火焰稳定不易熄灭。盖上盖子后再次打开吹气,土纸卷始终无法复燃。

    【评价改进】对照评价表,该火折子“指标一”为优秀,“指标二”为待改进。

    1. (1) 打开盖子,对火折子的土纸卷吹气,土纸卷能重新燃烧的原因是
    2. (2) 在土纸卷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吹气后土纸卷更易重新燃烧,这可能是因为硝酸钾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
    3. (3) 请提出一种改进方法使“指标二”达到优秀。
  • 1. (2024·东阳模拟)  小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 1: ____;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 , 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 , 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 ,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 V2毫升。

    1. (1)  请补充步骤1
    2. (2) 步骤(填写两个数字编号)进行对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氧气;
    3. (3)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V1、V2来表示)
    4. (4) 小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
  • 1. (2024·东阳模拟)  生活在热带雨林的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几乎终生生活在树上,会滑翔,体色鲜艳、行为奇特,交配中的树蛙会选择水潭上方的树枝筑起气泡巢来保存受精卵,以便孵化出的小蟒蚂刚好落入水中继续发育。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它的 决定的。
    2. (2) 小金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的,由此他推断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填气体名称)。
    3. (3) 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是 行为(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
  • 1. (2024·东阳模拟)  稀有气体的发现,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很小的小气泡。

    材料二: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 克/升,而从氨气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 克/升,两者相差0.0064克/升。重复实验,发现两者的密度总是维持这样的差值。瑞利对此展开探究,经反复试验,最终发现了氩气。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金同学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模拟卡文迪许的实验,将空气依次通过A、B、C、D等装置,最后在E装置中收集到少量气体,其中C 装置的作用是
    2. (2) 根据瑞利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否来源于实验误差,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 (3) 稀有气体的发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下列是当代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其中发现史中相关证据解释合理的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证据解释

      A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很小

      卡文迪许除去空气中O2、N2后,留下体积很小的小气泡

      B

      氦气可用作飞艇中的填充气体

      莱姆赛用钇铀矿放在硫酸中加热得到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且密度很小的氦气

      C

      氪气、氖气和氙气的密度不同

      莱姆赛用蒸馏法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氪气、氖气和氙气三种气体

  • 1. (2024·浙江模拟) 在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量时,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下列没有运用转换法的是 ( )

    A . 图①通过酒精灯加热铁丝的现象来判断铁丝能否被点燃 B . 图②根据水升温的多少判断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 C . 图③根据管内煤油液面的高度位置变化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D . 图④借助酚酞试液颜色的变化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
  • 1. (2024·浙江模拟) 据悉,中国石油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突破,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用氢、储氢、制氢是氢能研究的热点。

    1. (1) 用氢: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以氢气为燃料,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氢能可以实现零碳排放的理由是
    2. (2) 储氢、释氢:

      ①新型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储氢材料(如图甲所示),17 g氢气理论上可以通过储氢反应得到221g 的 MgH2 , 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些MgH2 通过释氢反应能释放出氢气的质量比原来贮存的氢气质量增加了多少?

      【释氢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

      ②CO2和 H2在 Pd 和 MgO的催化下(如图乙所示)可实现CO2的再利用和储氢。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制氢: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利用此技术使海水分解,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1. (2024·浙江模拟) 科学课堂上,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活动。

    1. (1) 图甲装置的不足之处:燃烧和密闭不能同步,即将燃着的红磷伸进集气瓶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在瓶塞塞紧前就已经逸出。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会使测得氧气体积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 (2) 图乙是图甲的改进装置。实验中观察到压强传感器示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则a点前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3. (3) 查阅资料可知,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利用铁的缓慢氧化,可将空气中氧气含量消耗至0.2%。如图丁所示,将足量细铁丝固定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1. (2024·杭州二模)  稀有气体的发现,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很小的小气泡。

    材料二: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 克/升,而从氨气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 克/升,两者相差0.0064克/升。重复实验,发现两者的密度总是维持这样的差值。瑞利对此展开探究,经反复试验,最终发现了氩气。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金同学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模拟卡文迪许的实验,将空气依次通过A、B、C、D等装置,最后在E装置中收集到少量气体,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2. (2) 根据瑞利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否来源于实验误差,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 (3) 稀有气体的发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下列是当代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其中发现史中相关证据解释合理的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证据解释

      A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很小

      卡文迪许除去空气中O2、N2后,留下体积很小的小气泡

      B

      氦气可用作飞艇中的填充气体

      莱姆赛用钇铀矿放在硫酸中加热得到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且密度很小的氦气

      C

      氪气、氖气和氙气的密度不同

      莱姆赛用蒸馏法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氪气、氖气和氙气三种气体

  • 1. (2024·杭州二模)  小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____;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 , 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 , 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 ,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 V2毫升。

    1. (1)  请补充步骤1
    2. (2) 步骤(填写两个数字编号)进行对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氧气;
    3. (3)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V1、V2来表示)
    4. (4) 小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