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椒江模拟) 锰(Mn)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小科将锰条放入稀盐酸中,发现锰条表面产生气泡,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n+2HCl=MnCl2+H2↑。据此实验结果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C . 锰条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D . 利用锰条和硫酸锌溶液不能比较出锰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1. (2024·椒江模拟) 在投掷铅球时,铅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右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铅球从离手到落地前的过程中,下列表示其动能和机械能的大小分别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椒江模拟) 如图所示的伸缩隔离柱常用来分流人群,其顶端的布带由内部弹性装置固定。当布带被向右拉出时,将隔离柱看作杠杆,则其支点及所受拉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4八上·东阳月考) 小明把台灯插头插在书桌边的插座上,闭合台灯开关后发现台灯不亮。为了找出故障原因,他把测电笔分别插入两个插孔进行检测,发现其中一孔能使测电笔氖管发光,另一孔不发光,而此时家里的其它电器都能正常工作,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A . 书桌边的插座与零线断开 B . 进户线零线断了 C . 进户线火线上的保险丝烧断 D . 书桌边的插座短路了
  • 1. (2024八上·东阳月考) 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 生成O2的质量 C . 固体中MnO2的质量 D .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 1. (2024八上·东阳月考) 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 .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C . 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磁场方向有关 D . 法拉第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1. (2024·上虞模拟)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黄金…熔化成形之后,往世永无变更”,意思是“黄金一旦熔化成形,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这体现了黄金的
    A . 延展性 B . 稳定性 C . 导热性 D . 还原性
  • 1. (2024·上虞模拟) 小虞向200.0g 某浓度的稀盐酸中,不断缓慢加入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与所加混合物关系如图所示:

    1. (1) 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2. (2) 当混合物加入36g时,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 (2024·上虞模拟) 如图甲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发现气筒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下部温度更高,气筒底部附近筒壁温度最高。筒壁温度为什么升高呢?小虞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乙装置进行进一步验证。

    第1步:实验前,用温度传感器测出被测部位的温度为 T0

    第2步:关闭K,使活塞上下往复移动50次,记下被测部位温度T1

    第3步:打开K,待被测部位温度恢复为T0 , 重复第2步操作,记下被测部位温度T2。实验测量结果:T1>T0、T2>T0且 有关该实验的分析合理的是

    A . 第2步中使活塞上下往复移动50次的目的是寻求普遍规律 B . 第3步操作是为了排除活塞克服筒壁摩擦做功使筒壁温度升高的影响 C . 导致气筒底部筒壁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活塞克服筒壁摩擦做功,筒壁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 . 导致气筒底部筒壁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 1. (2024·上虞模拟) 向44.9g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从图中判断,OA段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A点所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
    3. (3)  计算m的值。.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