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如图所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地雀种类存在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多种地雀具有共同的祖先 B . 地雀不同的喙型由基因控制 C . 地雀为适应环境发生了变异 D . 不同喙型的地雀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1. 通过对化石和遗传物质的研究,既可以确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也可以获得生物进化的证据。科学家在一个岛上发现了多具某种动物的比石,并通过研究化石发现这一动物具有脊柱、眼、鳃和肺,胸鳍内有五根趾骨等特征,从而推测出该种动物的外形以及生活环境,这一发现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征据。
    1. (1) 根据该动物化石的特征,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生物,其证据是
    2. (2) 科学家通过研究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该遗传物质是
    3. (3) 下列关于过渡类型生物的叙述,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
  • 1. 刀嘴蜂鸟(图甲)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喙的长度长过身子的鸟类,西番莲(图乙)的花蜜是它的主要食源。西番莲喇叭形的花冠有十多厘米长,刀嘴蜂鸟的喙刚好能够到,而其他蜂鸟则由于喙短而够不到。刀嘴蜂鸟的喙也不能太长,否则在争夺食物时会竞争不过其他刀嘴蜂鸟。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刀嘴蜂鸟的喙长为何刚好和西番莲的花冠差不多吻合。

  • 1. 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已知唯一能生存在人体胃中的细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耐酸的菌体得以保留,不耐酸的菌体被淘汰,这一过程属于( )
    A . 生存斗争 B . 自然选择 C . 遗传现象 D . 人工选择
  • 1. (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 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是在水田里既能种水稻,也能养鱼,实现稻鱼共生。水稻成为鱼的食物来源与休息场所,而鱼又能为水稻除虫、翻松泥土,稻鱼相互帮助、和谐共生,充分发挥了水田的使用价值。
    1. (1) 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2. (2) 把鲤鱼放进稻田里养殖,通过不断筛选,经过近千年终于培育出了适合养在田里的鲤鱼变种——田鱼,这是长期的结果。
    3. (3) 田鱼通体鲜红,外形美观。田鱼的体色这一性状是由控制的。
  • 1. 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鹰的翅膀骨骼进行对比,推断出它们可能是由进化而来的。
  • 1.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 1. 动物进化历程:
    无脊椎动物:原始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 1. 生物进化是的,环境决定变异是普遍化存在的,是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自然选择是的,决定生物进化的(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异被选择、被保留)。

  • 1. 河源恐龙博物馆收藏的恐龙蛋化石超2万枚,数量高居全球榜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恐龙是无脊椎动物 B . 恐龙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 C .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D . 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越高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