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杭州模拟)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正确地是(  )

    A . 淀粉在口腔中能被消化成葡萄糖 B . 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 . 小肠是人体消化的主要场所 D . 脂肪和蛋白质最早在胃内被消化
  • 1. (2024·浙江模拟) 近日某权威机构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进入人体的微塑料会在动脉内积聚,可能增加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微塑料可以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且进入人体后难以排出体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微塑料在消化道内被吸收后,通过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B . 动脉血管中微塑料聚集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首先堵住小静脉 C . 部分未被吸收的微塑料由人体肛门排出,属于排出代谢终产物 D . 人体无法消化和氧化分解微塑料,是因为身体中缺少相应的酶
  • 1. (2024·温岭模拟) 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需要钙,人体中的钙也存在着平衡,人体只能吸收可溶性的钙。
    1. (1) 摄入食物后,经过消化,钙离子被人体吸收后进入系统,参与骨骼形成等各种生理活动,一部分钙离子在经过肾脏时,和葡萄糖一样会被肾脏里的重吸收,多余部分会随着尿液或汗液排出体外,达到平衡。
    2. (2) 已知某品牌钙片每片含碳酸钙1克,骨头汤中钙含量为4毫克/100毫升,若钙元素能全部吸收,人体需要摄入升的骨头汤才能达到这种钙片一片的补钙效果。
  • 1. 某同学为了探究淀粉的消化和吸收,做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淀粉糊

    加入的液体

    温度

    时间

    加碘液

    现象

    2mL

    唾液2mL

    37℃

    10min

    2滴

    不变蓝

    2mL

    清水2mL

    37℃

    10min

    2滴

    变蓝

    2mL

    唾液 2mL

    5℃

    10min

    2滴

    变蓝

    2mL

    胰液2mL

    37℃

    10min

    2滴

    不变蓝

    1. (1) 试管甲和试管乙形成对照,变量是
    2. (2) 通过试管丁,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若要分析低温抑制酶的活性是否能恢复,需要对丙试管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
    4. (4) 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所示的趋势,请解释其原因:
  • 1. (2024·浙江模拟) 2023年 12月 17 日,杭州马拉松在黄龙体育中心鸣枪开跑,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中,运动员营养物质的补充至关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有充足的体力,运动员需食用营养丰富的早餐,营养早餐主要在被消化吸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循环系统,最先进入心脏的(填心脏腔室名称)。
    2. (2)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产生的尿素等废物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作用,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
    3. (3) 某运动员跑完全程马拉松后,体重减轻。从代谢角度分析,这是人体同化作用(选填“大于”或“小于”)异化作用的结果。
  • 1. (2024·东阳模拟) 如图是人体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血液流经肺泡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血管1中流的是静脉血 B . 3是小肠内表面的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其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C . 4内的水、葡萄糖和尿素等能透过4和5的内壁进入5中形成原尿 D . 若7是腿部组织细胞,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过6流回到左心房
  • 1. (2024·浙江模拟) 下列有关人体生理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胃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B . 血液流经肾脏之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 当一个人持续高烧39℃,时产热大于散热 D . 人将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属于异化作用、
  • 1. (2024·嘉兴模拟) 在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图为人体循环系统及参与物质交换的部分器官示意图。

    1. (1) 图中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器官是(填序号)。
    2. (2) 由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心脏时,首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
    3. (3) 维持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是确保身体健康的基础,因此血常规检测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其中包括血糖、血脂等指标。要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体检前需保持空腹,原因是
  • 1. (2024·临平模拟) 其他条件适宜,探究pH对小麦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该淀粉酶的最适pH为13 B . 由图可推断,该淀粉酶在pH=3时比pH=5时活性低 C . 强酸不会使淀粉酶变性失活 D . 在一个反应体系内,将pH连续从13降至7,淀粉的剩余量变化会逐渐增快
  • 1. (2024·绍兴模拟) 某同学为了探究淀粉的消化和吸收,做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淀粉糊

    加入的液体

    温度

    时间

    加碘液

    现象

    2mL

    唾液2mL

    37℃

    10min

    2滴

    不变蓝

    2mL

    清水2mL

    37℃

    10min

    2滴

    变蓝

    2mL

    唾液2mL

    5℃

    10min

    2滴

    变蓝

    2mL

    胰液2mL

    37℃

    10min

    2滴

    不变蓝

    1. (1) 试管甲和试管乙形成对照,变量是
    2. (2) 通过试管丁,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若要分析低温抑制酶的活性是否能恢复,需要对丙试管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
    4. (4) 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所示的趋势,请解释其原因: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