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1七下·北仑期中)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对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是因为它能(    )


    A . 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B . 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C . 增强紫外线的杀菌能力  D . 透过更多的紫外线
  • 1. (2022七下·宁波期中)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消耗,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使大气中的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 1. (2022七下·宁波期中)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 (2023七下·海曙期中) 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该场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填“左”或“右”)移动。

  • 1. (2023七下·海曙期中) 北京冬奥会在制作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场馆内的冰面时用到了一项名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新技术,传统的制冰制雪技术是在一个低温环境下用高压空气把水打成水花,水滴进而凝固成冰;而这项新技术是将二氧化碳压缩为液态,并使其在冰层下成气态(填物态变化名称),热量。这样制冰不仅迅速,还能制出均匀的冰层。同时,这种制冰技术不需要传统制冰工艺中大量使用的氟利昂等材料,可以保护大气层中的
  • 1. (2023七下·海曙期中) 2021年1月10日,山东一金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井下22名工人被困,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金矿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B . 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 .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D . 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 1. (2023七下·海曙期中) 2021年1月15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2020年宁波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其中空气质量方面,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9%,环境空气质量连续第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B . 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可吸入颗粒物 C . 除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D . 汽车尾气排放形成的烟雾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
  • 1. (2023七下·慈溪期中)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下列关于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成分只有氧气和氮气 B . 氟利昂的使用会造成臭氧的减少 C .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D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 1. “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图所示。

    这一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工厂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腾作用”);
    2. (2) 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____(填序号)。
  • 1. 目前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了“温室效应”,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提倡低碳生活。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氢气 D . 二氧化碳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