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新化模拟)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   ②刻度尺   ③光屏   ④两只相同的蜡烛   ⑤火柴

    (1)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2)如图所示,点燃刻度尺上的A蜡烛,在位于玻璃板的另一端的刻度尺上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

    (3)如果在位于玻璃板另一端的刻度尺上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上光屏,(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没有像,从而探究触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 1. (2023九下·仁化月考) 如图所示,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反射光线a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焦点F、点光源S的位置、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1. (2024九下·雷州月考)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像的大小(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 (2024·英德模拟)  小赵州桥又称永丰桥,石桥与倒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如图所示),映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像(选填“实”或“虚”)。若石桥顶端距水面5m,则水中“石桥”的顶端距水面m。

  • 1. (2024·珠海模拟)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题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 (1)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大小相同)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蜡烛A这一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2. (2)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3. (3) 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如题图乙所示,小明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k1k2 , 则像k1的像距为图乙中的(选填“v1”或“v2”);若在图乙中k1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块不透明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能看到(选填“只有k1”“只有k2”或“k1k2”)。
  • 1. (2024九下·珠海) 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这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窗看到的像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交小”或“不变”)。

  • 1. (2024·长沙模拟)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 (1) 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2. (2) 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选填“蜡烛A”、“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 (3) 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1. (2024·长沙模拟) 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中可以看出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D .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 1. (2023八上·番禺期中)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 . 甲图: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乙图:树林里圆形的光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 丙图:队伍整齐排列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D . 丁图: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特点
  • 1. (2023八上·番禺期中) 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蜡烛S点的光路图,并保留作图痕迹。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8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