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湖北) 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B . 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C . 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 . 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 1. (2022·济南模拟) 微卫星分子标记,又被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或简单重复序列,是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非编码序列,由2—6个核苷酸组成的串联重复片段构成,例如:

    DNA单链序列①“TTTAGCAGCAGCAGCAGCAGCAGCAGCAGCA…”

    DNA单链序列②“AAAGACTGACTGACTGACTGACTGACTGACT…”

    由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变异性并且数量丰富,因此是普遍使用的DNA分子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DNA单链序列①②的重复序列分别为“AGCA”和“GACT” B .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 . 微卫星分子标记可用于亲子鉴定和刑侦领域 D . 由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不同,微卫星分子标记编码的蛋白质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很大
  • 1. (2022·广州模拟) 器官移植容易引发免疫排斥反应,若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则可诱发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使供体器官在受体体内保持存活并行使正常功能。免疫排斥、免疫耐受均和T细胞有关。T细胞可增殖分化产生多种类型的淋巴细胞,包括效应T细胞、调节T细胞等。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同一个个体的T细胞增殖分化得到的效应T细胞和调节T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2. (2) 在免疫排斥反应中,效应T细胞引起供体器官细胞受损的过程是。根据题干信息,肝移植免疫耐受实际上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机体受刺激却不能引起免疫的现象。
    3. (3) 研究人员根据免疫排斥情况将肝移植接受者分为三类,并于移植一段时间后对接收者的肝组织进行检查,统计了效应T细胞和调节T细胞的数量,对比健康人的数据,结果如下表。

      组别

      效应T细胞/个·mm-2

      调节T细胞/个·mm-2

      健康人

      9.0×102

      5

      发生慢性免疫排斥的肝移植接受者

      24.5×102

      0

      自发免疫耐受的肝移植接受者

      11.0×102

      50

      药物维持发生免疫耐受的肝移植受者

      13.0×102

      20

      已知调节T细胞不直接作用于移植器官,由表可初步推测,调节T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

    4. (4) 科学家积极尝试通过不同途径解决人类器官移植供体不足的问题。从免疫耐受的角度思考,试提出一种解决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的思路:
  • 1. (2022·佛山模拟) 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心脏移植过程中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能导致心脏坏死。研究发现,IRI通过促进Caspase 8等一系列凋亡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坏死最终引起器官损伤。根据Caspase 8基因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可以使Gaspase 8基因沉默,有效抑制IRI所致的器官损伤。图是利用猪的心肌细胞开展siRNA作用研究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步骤②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等工具酶。与直接将sRNA导入猪的心肌细胞相比,通过重组质粒将siRNA对应的DNA序列导入心肌细胞,其优点是(答出一点)。
    2. (2) siRNA对应DNA序列在心肌细胞中表达产生的si RNA,与RISC组装形成基因沉默复合物,通过抑制基因表达的过程,使Caspase 8基因沉默,从而降低IRI引起的细胞凋亡。
    3. (3) 研究人员根据Caspase 8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三种序列分别导入猪的心肌细胞,通过测定靶基因Caspase 8的mRNA含量来确定最优序列。测定mRNA含量时,需提取心肌细胞的总RNA,经过过程得到cDNA,再进行PGR扩增,测定PCR产物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最优序列是

    4. (4) 选用猪的心肌细胞做受体细胞是因为猪在基因、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和免疫反应等方面与人类极为相似。为了解决心脏移植供体短缺问题,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猪心脏代替人的心脏。你认为将猪心脏移植到人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请说出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 1. (2022高二下·洛阳期中) CCR5是HIV入侵人体T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有科学家为了使婴儿一出生就具有抵抗艾滋病的能力,通过基因编辑破坏了受精卵中的CCR5基因,该做法引起了民众普遍的担忧。下列各项不属于担忧依据的是(   )
    A . CCR5基因可能还参与了其他生理过程的调控 B . 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因编辑对象错误(脱靶)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C . 被编辑个体受其他疾病感染的风险可能会提高 D . 该技术虽然符合人类伦理道德,但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 1. 基因治疗是指(   )
    A . 运用转基因技术,修复患者的基因缺陷,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 .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 . 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 . 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1. 2022年1月7日,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成功将一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到一名57岁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体内。3天之后,这颗心脏依然表现良好没有立即被身体排斥。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人类不同个体进行器官移植时,选择一半以上相似的供体,才能进行移植。移植后还要应用抑制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
    2. (2) 选择猪作为人类器官移植供体,其优点是猪的与人的极为相似,而且与灵长类动物相比,猪体内隐藏的、要少得多。
    3. (3) 猪作为人类器官移植供体,最大难题是免疫排斥。目前,科学家正尝试利用技术对猪的器官进行改造,在猪的基因组中导入某种,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然后再结合技术,培育出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猪器官。
    4. (4) 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对供体猪心脏细胞的10个基因进行了编辑——敲掉了3个会引发的基因和一个会导致组织过度生长的基因。敲掉基因会影响基因编辑细胞的功能,因此,他们还
  • 1. (2022高二下·淮南月考) 使用特定的DNA作“探针”,通过DNA杂交技术而确定死者的身份。常用的DNA“探针”是指:(  )
    A . 某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 B . 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C . 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双链DNA D . 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
  • 1. (2022高三上·营口期末) 已知小鼠的腹肌是由卫星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年轻小鼠的腹肌重量高于年老小鼠。利用“异种共生”实验手段可制成并体结合小鼠(A、B),两只小鼠可共享血液循环(图1),手术4周后取出小鼠B的腹肌,比较卫星细胞的数目,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应选择两只免疫排斥小或无的小鼠进行异种共生实验 B . 推测年老B鼠血液中的物质可调控年轻A鼠卫星细胞分裂 C . 实验需检测小鼠A和B是否实现血液共享 D . 推测可以利用“异种共生”实验手段研究某种激素的作用
  • 1. (2021高三上·湖州月考) 下图为研究不同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B系小鼠1在初次排斥前,因非特异性反应引起移植处炎症反应 B . B系小鼠2排斥时间提前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的“某淋巴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C . 若先摘除B系小鼠1的胸腺,则其发生初次排斥的时间提前 D . 若给B系小鼠2移植的是C系小鼠的皮肤,则其体内的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