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0·拉萨模拟) 将普通大麦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可以得到麦芽汁浸出液。在麦芽汁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蛋白胨、葡萄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1. (1) M培养基若用于某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四环素以抑制的生长,加入了四环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 (2) M培养基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碳源外还有。碳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答出两点即可)。
    3. (3) 从得到的上述真菌中分离、纯化某特定的酶,常用的方法是电泳法和凝胶色谱法。电泳法分离酶,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凝胶色谱法最先分离出来的是分子量(填“大”或 “小”)的酶分子,原因是
    4. (4) 酶的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反应速度指
  • 1. (2020·毕节模拟)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 .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1. (2019高二下·石门期末) 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器官——瘤胃。在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某些细菌能分解纤维素。为分离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生物课外科研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能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是。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进行定量测定。
    2. (2) —般而言,配制细菌培养基时,除了加入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主要营养成分之外,还应添加适量的
    3. (3) 在稀释涂布之前,可以将菌种样液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科研小组的同学将瘤胃菌种提取液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pH及温度至适宜条件,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种,原因是
    4. (4) 为筛选目的菌株,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R),这种染色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存在的问题,缺点是会形成假透明圈,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 1. 谷物中淀粉酶活性是影响啤酒发酵产酒的重要因素.某科研小组设计实验比较小麦、谷子、绿豆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过程及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①谷物的萌发:取等量小麦、谷子、绿豆的干种子,都均分为两份,一份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至长出芽体为止.②酶提取液的制备:分别制备三种谷物的干种子和萌发种子的酶提取液.③反应进程的控制:分别取②制备的酶提取液1mL置于不同的试管中,加入1mL1%的淀粉溶液,25℃保温5min后,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保温5min.④吸光度的测定:在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加热,当溶液由蓝色变为砖红色后,用分光光度计依次测定各试管的吸光度.⑤酶活性的计算:将测定值与标准麦芽糖溶液吸光度比对,计算出淀粉酶活性,结果如下:

    名    称

    小麦

    谷子

    绿豆

    未萌发谷物的淀粉酶活性/U•g﹣1

    0.0289

    0.0094

    0.0074

    萌发谷物的淀粉酶活性/U•g﹣1

    5

    1.7645

    0.0395

    1. (1) ⑤表格中未萌发的小麦与萌发的谷子这两组能否对比?,原因是
    2. (2) 步骤③中立即将试管在沸水浴中保温5min的作用是,从而避免因吸光度测定先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3) 实验结果表明,谷物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升高,其意义是.由本实验可知应优先选择作为啤酒发酵的原料.
  • 1.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1. (1)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2. (2) 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使β淀粉酶失活的目的.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白粒管颜色显著红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1.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

    2

    2

    2

    A

    pH=8缓冲液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

    1

    1

    1

    1

    甲生物提取液

    0.3

    乙生物提取液

    0.3

    丙生物提取液

    0.3

    总体积

    3.8

    3.8

    3.8

    B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a.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b.按右表内要求进行操作;

    c.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d.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e.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

    ++

    +

    C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表中A的数值为,C的颜色深浅程度(用“+”或“﹣”表示).
    2. (2)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无关变量有(写出2种即可).
    3. (3) 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
    4. (4) 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5. (5) 下列不会导致微生物淀粉酶失活的有       
  • 1.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 (1) 现有磨浆机、烧杯、滴管、量筒、玻璃棒、漏斗、纱布、苹果、试管、蒸馏水、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一定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下表是某小组利用上述材料进行的有关实验:(“/”表示不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顺序

      项目

      烧杯

      1

      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20mL

      20mL

      2


      2mL

      /

      2mL

      2mL

      3

      加入不同液体

      2mL蒸馏水

      2mL蒸馏水

      2mL盐酸溶液

      2mL氢氧化钠溶液

      4

      水浴恒温,玻璃棒搅拌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a.表中①处的内容是

      b.比较烧杯甲、丙、丁的结果可知:能影响酶的活性.

      c.若要验证果胶酶的作用,应把两个烧杯同时取出并过滤相同时间,观察并比较

    2. (2)

      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是法;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比;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进行鉴定的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乙代表的物质是

  • 1. (2017高二下·沭阳期中)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酶活力是指酶在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能力 B . 使用加酶洗衣粉在任何条件下洗衣效果都比普通的洗衣粉好 C . 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高,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 D . 酶分子易受热、紫外线等物理因素作用而变性失活
  • 1. (2017·襄阳模拟) 某科研小组开展紫外线诱变选育脂肪酶高产菌株的研究.原始菌株1444粗壮假丝酵母经连续两次紫外线诱变,反复筛选,得到的突变株Z6和Z8.在40℃、pH7.5条件下测定所产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26%、150%.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突变导致脂肪酶活性变化的可能结果有
    2. (2) 科研人员对上述三个菌株所产生的脂肪酶特性进行研究,获如下结果

      实验一:为测定脂肪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稳定性,科研人员分别取上述三种菌株所产的酶液各20mL,分别与等体积的pH5~9的缓冲液混匀,置于4℃冰箱保存24小时后,将pH调至7.5,再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测定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如图,与原始菌株1444相比,z6和z8的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测定酶的活性的实验温度为℃.

    3. (3) 实验二:分别取上述三种菌株的酶液各20mL,置于50℃恒温水浴处理60min,每隔10min取样一次,测定酶活性,同时测定三个对照组的酶活性并进行比较.本实验目的是,对照组所用的酶液应如何处理?
  • 1. (2017高二下·河北期中) 嗜热土壤芽胞杆菌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BglB)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更好地应用,开展了以下试验:

    Ⅰ.利用大肠杆菌表达BglB酶

    Ⅱ.温度对BglB酶活性的影响

    Ⅲ.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提高BglB酶的热稳定性

    在PCR扩增bglB基因的过程中,加入诱变剂可提高bglB基因的突变率.经过筛选,可获得能表达出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的基因.

    1. (1) PCR扩增bglB基因时,选用基因组DNA作模板.
    2. (2) 图1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bglB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PCR扩增的bglB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bglB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 (3) 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建构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
    4. (4) 据图2、3可知,80℃保温30分钟后,BglB酶会;为高效利用BglB酶降解纤维素,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单选).

      A.50℃ B.60℃ C.70℃ D.80℃

    5. (5) 与用诱变剂直接处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相比,上述育种技术获得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基因的效率更高,其原因是在PCR过程中(  )(多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