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曲靖模拟) 普氏原羚是仅分布在我国青海湖周边草原上的特有濒危动物,由于道路、牧场围栏的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护普氏原羚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动物繁育中心 B . 各个分布区内的普氏原羚由于地理隔离而出现了生殖隔离 C . 普氏原羚的生态位受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与光照、温度等无关 D . 可以调查各个分布区内普氏原羚的年龄结构从而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 1. (2024高三下·昭通模拟) 近年来,昭通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出了丰硕成果。关于建设“生态昭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对黑颈鹤的就地保护 B . 赤水河治理过程中选种了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 .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生活废水处理等措施能有效减小人类的生态足迹 D . 退耕还林减弱了人类对自然演替方向的干扰作用
  • 1. (2024高三下·云南模拟) 生活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带的野骆驼曾是极度濒危的珍稀物种,为加大保护力度,2003年我国建立了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荒漠地带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B . 气温、干旱和天敌是影响野骆驼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 . 制定保护措施前,需调查野骆驼的种群数量特征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D .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层次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焚烧

    A . ①③④ B . ①④⑥ C . ②③⑤ D . ②⑤⑥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月考)  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 模拟鸟类研制出飞机,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 . 建立种子库、基因资源库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易地保护
  • 1. (2024高三下·河池模拟) 象牙有助于大象挖掘、防卫,1977年到1992年的莫桑比克内战期间,战争双方为了珍贵的象牙而杀死了当地90%的大象,这场屠戮的结果是大量的母象如今生来就没象牙,这对大象的生存带来重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直接对象都是个体的表现型 B . 人类的选择作用导致大象产生无象牙的突变 C . 大象的象牙的丢失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D . 建立国家公园保护大象是易地保护措施
  • 1. (2024高三下·安顺模拟) 栖息在珠江口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科研人员在栖息水域布设监测点,实时识别其声呐信号。中华白海豚在珠江口栖息水域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呐信号属于物理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 . 鲤鱼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 . 广东珠江口水域禁止捕鱼的目的是提高其恢复力稳定性 D . 与其他生物相比,中华白海豚和鲌体内重金属的浓度最低
  • 1. (2024高三下·安顺模拟) 科学放牧能充分利用草原的资源,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研究人员调查了短期内不同强度的放牧对某草原相关特性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已知大针茅和多根葱等属于该草原的优势种,是适口性较好的牧草;冰草和冷蒿是适口性较差的牧草。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区

    草群丰富度/种

    草群高度/cm

    草群密度/(株·m-2

    土壤含水量/%

    土壤有机碳含量/(g·kg-1

    不放牧区

    22

    14.1

    305.4

    16.46

    29.52

    轻度放牧

    23

    9.6

    324.8

    14.83

    30.45

    中度放牧

    25

    9.3

    329.1

    11.34

    28.68

    重度放牧

    18

    7.2

    254.5

    10.56

    26.42

    1. (1) 过度放牧可能会使草原群落的发生变化,导致草原群落发生(填“初生”或“次生”)演替。
    2. (2) 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会提高草原群落的丰富度,而重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群落的丰富度。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分别是
    3. (3) 重度放牧使草原草群的降低,导致地上生物量(有机物重量)减少,从而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
    4. (4) 以上是围绕短期放牧开展的研究,长期放牧可能会加剧牧区水土流失。对于放牧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提出一个合理的保护植被的建议: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鳄雀鳝起初是作为观赏动物引入我国的,但其生性凶残,在我国几乎没有天敌,对生态环境极具破坏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生态系统中鳄雀鳝为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 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系统,我国应该全面禁止引入外来物种 C . 应加强“生物入侵”的宣传和管理,以保障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D . 鳄雀鳝用于人类观赏属于直接价值,其一定还存着潜在价值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东南沿海万里海岸线分布着大量的红树林, 热带、亚热带海陆交错,潮间带咸淡水交迭, 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动植物种类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下面有关红树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析红树林中生物种类的差异,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 B . 保护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C . 繁殖季节, 林里的雄鸟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D .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但同时也可能会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任务更加艰巨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