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绿色冬奥,引领低碳生活。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场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绿色电力主要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主;“氢”车成为赛事用车主力,践行绿色出行;倡导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低碳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绿色场馆、绿色交通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 B . 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为了实现碳中和 C . 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低碳行为有效扩大了人类的生态足迹 D . 绿色冬奥的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的生态学原理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濒危动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渔业上合理捕捞量的确定等,都离不开种群和群落的研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宣城扬子鳄繁育中心的建立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就地保护 B . 林冠层郁闭度的增加,导致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降低为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C . 若因被标记个体的学习记忆而难以再被捕获,会导致标记重捕法估算的种群密度偏小 D . K值时,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近年来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下降)、“碳中和”(CO2排放量和减少量相等)的CO2排量目标,旨在缓解“温室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减少碳足迹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B .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就是CO2的过量排放 C . 碳在生物圈中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D . 大力植树造林推动碳循环过程,同时促进能量循环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的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近些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据报道,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下列与该地区普氏原羚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不利于基因交流 B . 防止栖息地的丧失,即可防止其灭绝 C . 种群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物种数量的变化 D . 建设其栖息地生态工程时,应考虑整体原理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庙台槭属于高大的落叶乔木(20-25米),是我国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某科研团队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调查发现,该地区庙台槭个体数量仅有79株。统计各个体树高(H,单位m),且绘制庙台槭个体数在各林层占比如下图所示。

    1. (1) 由图分析可知神农架庙台槭种群年龄结构为型。
    2. (2) 进一步调查发现神农架具有山高、谷深的地貌特征,而庙台槭仅分布在山地河岸带区域。统计该群落植物的胸高断面积和相对优势度(相对优势度=某个种的胸高断面积/所有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100%),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部分植物的胸高断面积和相对优势度比较

      物种

      胸高断面积(m2·hm-2

      相对优势度(%)

      胡桃楸

      10.38

      32.92

      千金榆

      2.61

      8.26

      华中樱桃

      0.43

      1.37

      华榛

      279

      8.86

      庙台槭

      0.70

      2.23

      注:植物的胸高断面积是指树木距地面130厘米处树干的横切面面积。

      由此分析,可知庙台槭在该群落演替阶段处于(“优势”或“劣势”)地位,并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3. (3) 若神农架地区庙台槭数量进一步减少,甚至灭绝,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4. (4) 针对于神农架地区庙台槭的现状,请结合所学知识给出保护庙台槭合理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5. (5)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的特征是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湿地保护和湿地修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法 B . 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禁止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 C . 湿地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 . 恢复湿地建设要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导致某高山频发火灾。该高山海拔落差大,从山谷到山顶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草甸等,落叶常年堆积,形成大量可燃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高山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草甸等,是群落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B . 树木在旱季扩展根系以获得足够的水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 . 轻微的地表火能加快落叶分解,并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矿质营养 D . 山火增加了CO2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会进一步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 1. (2024高二下·宁波期中)  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为了消灭环境中残留的病毒,大量使用了消毒剂,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减少 B .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哈龙等气体是引起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 C .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 . 荒漠化是由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捞导致长江流域的江豚濒临灭绝、刀鱼等数量锐减。2023年10月,习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禁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江豚、刀鱼等的经济效益 B . 禁渔后该生态系统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恢复稳态 C . 禁渔后长江流域的江豚种群环境容纳量将会增大 D . 禁渔可对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
  • 1. (2024高二下·图木舒克期中)  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人群年龄结构已经处于衰退型 B . 各地普降酸雨 C . 臭氧层出现空洞 D . 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