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新课标) 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导致艾滋病。回答下列问题。
    1. (1) 感染病毒的细胞可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被认为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的理由是 
    2. (2) HIV会感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细胞凋亡,使机体抵抗病原体、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是 
    3. (3) 设计实验验证某血液样品中有HIV,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4. (4)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接种疫苗在免疫应答方面的优点是 (答出2点即可)。
  • 1. (2024高二下·诸暨月考) 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B .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 C . 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 D . 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
  • 1. (2024高二下·定海月考) 图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形成和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注射抗原只引起体液免疫 B . 筛选出②需要用选择培养基 C . 筛选出③需要克隆化培养 D . ADC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在进行分析兔子血液组成的实验时,抽取兔子的血样,加入抗凝剂,经静置后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为防止污染,血样应加入到无菌蒸馏水中 B . 上层为血浆,含有各种激素和血红蛋白 C . 中层含有淋巴细胞,与特异性免疫有关 D . 下层为血小板,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
  • 1. (2024高三下·惠州模拟)  肿瘤细胞通过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活性,逃避T细胞的攻击,即“免疫逃逸”。为探究泛素化酶USP2(USP2基因表达产物)对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细胞介导的(选用“体液/细胞”作答)免疫清除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 研究人员构建了USP2基因不同程度过表达的小鼠结肠癌细胞和敲除USP2的高表达PD—L1的小鼠结肠癌细胞,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肿瘤细胞膜上PD—L1蛋白的量,结果如图1所示。

      癌细胞中USP2基因表达量与其膜表面的PD—LI的含量成(选用“正/负/不”作答)相关。结合PD—L1的功能推测,USP2基因过量表达可以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3. (3)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将四种小鼠结肠癌细胞(①野生型、②USP2敲除型、③过表达鼠源PD—L1型和④USP2敲除+过表达鼠源PD—L1型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在小鼠右侧腋下、成瘤,观察并测量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若曲线b为接种①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a为接种(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d为接种(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

  • 1. (2024高三下·广州模拟)  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机体后,会诱导机体产生抗HCV的抗体。甲状腺因遭到该抗体攻击而受到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状腺组织可能存在和HCV相似的结构 B . 由自身抗体造成的甲状腺损伤属于机体过敏反应 C . 甲状腺组织受损会导致机体TSH、TRH的分泌异常 D . 适量服用免疫抑制剂有利于减轻感染HCV造成的甲状腺损伤
  • 1. (2024高三下·番禺模拟) 从体外转录的或从细菌中提取到的RNA会刺激人体DC细胞产生IL-12(能引发炎症的细胞因子),人体通过免疫反应消除这些RNA。最近,关于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开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mRNA疫苗成为可能。新冠病毒的结构见图,mRNA疫苗制备和发挥作用的部分流程如下:确定关键S蛋白编码序列→合成mRNA→注入人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激活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 B . 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DC细胞会识别、吞噬、处理mRNA并释放IL-12 C . 核苷碱基修饰后的mRNA疫苗可直接作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D . 有效的mRNA疫苗会使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属于主动免疫
  • 1. (2024·汕头)  肠道益生细菌会与致病菌竞争肠黏膜的附着位点,其代谢产物会刺激树突状细胞(DCs)产生细胞因子,进而活化辅助性T细胞(Th),提高肠道免疫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益生细菌可在机体第一道防线中起作用 B . DCs具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 C . 激活B细胞需Th细胞呈递抗原作为信号 D . 长期滥用抗生素可能会降低机体免疫力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请回答问题:
    1. (1)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通过细胞的作用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2. (2) 某新冠疫苗需进行两次接种,初次接种后需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能是
    3. (3) 在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发现药物X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为验证药物X的作用,利用小鼠设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相对浓度(%)

      吞噬细胞

      抗休

      细胞毒性T细胞

      对照组

      24

      30

      20

      实验组

      55

      39

      20

    4. (4) 据上题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药物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的原理(相同/不相同),后者的原理是
  • 1. (2024·佛山模拟)  甲型流感病毒(IAV)导致的肺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婴幼儿感染IAV后易发展为重症。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IAV感染引发的体液免疫中,激活B细胞的信号是。在IAV感染引发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是
    2. (2) 婴幼儿感染AV后易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炎症细胞因子风暴,这是其发展为重症的原因之一。磷酸奥司他韦是目前针对上述疾病的常用临床药物。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K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如下。

      a.取健康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磷酸奥司他韦组和K组。

      b.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用等量IAV滴鼻感染。感染当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四天。

      c.第5天每组取10只小鼠并解剖,检测并统计肺组织的病毒量和炎症细胞因子含量。

      d.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观察并统计感染后2周内动物的死亡情况。

      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组别

      病毒量(个/mL)

      IL-6(pg/mL)

      TNF-α(pg/mL)

      死亡率(%)

      1

      正常组

      0

      18000

      220

      0

      2

      模型组

      2.0×108

      21000

      530

      90

      3

      磷酸奥司他韦组

      l.l×108

      17500

      210

      15

      4

      K组

      1.3×108

      12000

      310

      35

      注:IL-6和TNF-α是两种典型炎症细胞因子。

      ①实验中的对照组是(填序号)。步骤b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灌胃处理是:

      ②本实验的结论是

      ③炎症细胞因子可通过NF-KB等信号通路实现免疫调节功能。NF-KB蛋白和TAK1蛋白磷酸化水平提高是NF-KB信号通路活化的标志。研究表明,与磷酸奥司他韦相比,化合物K能通过影响NF-KB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请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写出实验方案。(备选材料:健康小鼠和肺炎模型小鼠。)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