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近年来,水环境中发现的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残留,不仅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还会损害微生物的生态平衡。氧氟沙星(OFL)(C18H2OFN3O4)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某实验小组成功地从废水环境样品中分离得到能降解OFL的菌株A。筛选分离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利用细菌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因此需要筛选抗生素优势降解菌株。
    2. (2) 筛选能够降解OFL的菌株时,富集培养基中需要加入作为唯一碳源或氮源。用于培养菌株A的固体培养基含有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琼脂等成分,其中蛋白胨主要为菌株A提供碳源、氮源和
    3. (3) 过程Ⅲ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与平板划线法不同的是,此方法还可以用于。过程Ⅱ中的总稀释次数为8次,在过程Ⅲ中,可以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的数目,选取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三个培养基中长出的菌落数量分别是145、163、154,故推测B瓶中细菌的数量为个/mL。
    4. (4) 该实验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初始OFL浓度对菌株A降解OFL能力的影响,请帮助其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思路: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接种尿素分解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可获得图示培养结果,接种过程中接种环需要灼烧3次 B . 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结束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开始倒平板操作 C . 可在该培养基上生存并使酚红指示剂变红的菌落可能是固氮菌形成的 D . 用液体培养基能提高目的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以及分离的成功率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研究者尝试用蜻蜓肠道共生菌的代谢产物开发新型抑菌药物,如图为从蜻蜓肠道分离共生菌的部分步骤,图中数字代表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步骤③研磨蜻蜓肠道时需加入无菌生理盐水,且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B . 所用培养基需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100kPa、121℃条件下灭菌15~30min C . 步骤④通过梯度稀释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菌,便于在平板上观察计数 D . 统计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计数,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多于实际数目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诗句“也是人间玉,无非香不同。初闻封鼻孔,细品引馋虫。”描述的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大豆食品一腐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分解为甘油和氨基酸 B . 腌制腐乳的卤汤中需加入适当浓度的酒精,能抑制杂菌的增殖 C . 温度过低,毛霉的菌丝会生长缓慢,不易进入豆腐块的深层 D . 腐乳的风味因豆腐含水量、发酵条件以及铺料的不同而不同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某位同学在进行完“果酒制作”的学习后,对葡萄酒的酿造非常感兴趣。利用假期按照流程操作后,获得的“葡萄酒”除了有“酒味”,还有“酸味”且有一层白膜。推断出现这种现象的不当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 发酵瓶、榨汁机等器具没有用酒精消毒 B . 清洗葡萄时没有去除枝梗和腐烂的籽粒 C . 10天左右后,打开瓶盖后忘记盖上 D . 发酵过程中,没有控制温度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酸菜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得到的一种传统食品。自然发酵条件下,杂菌较多,酸菜品质变动较大。为提高酸菜品质及稳定性,研究者在自然发酵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干酪乳酸菌进行酸菜发酵(即人工发酵),并将这两种发酵方法进行比较。请回答问题:
    1. (1) 酸菜发酵过程中,需保持(填“有氧”或“无氧”)条件。将蔬菜泡在 5%-20%的盐水中,盐水预先要进行煮沸处理,目的是
    2. (2) 酸度和亚硝酸盐含量是评价酸菜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者检测两种发酵方法的 pH 和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如图 1 和图 2。

      ①据图 1 可知,发酵初期,人工发酵的 pH 比自然发酵的下降更,原因是

      ②某些杂菌会产生亚硝酸盐。综合图 1、图 2 分析,人工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未出现明显峰值,其主要原因是发酵初期形成的环境抑制了杂菌生长。

      ③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 20mg/kg。据此,食用自然发酵酸菜的安全时间为 天及之后,而人工发酵酸菜不受发酵天数限制。

    3. (3) 发酵后期,乳酸菌的种群密度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是(写出一点)。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鞣质(单宁)是一种具有止血、杀菌等作用的中药成分,在植物中广泛分布。为探究鞣质对自然界中生存条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细菌的杀伤能力,某科研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丙三种细菌接种到含有适量鞣质的完全培养基和不含鞣质的完全培养基上,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大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用的培养皿等玻璃器材,可以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 B . 由图中结果可知,鞣质对丙细菌的杀伤能力最强 C . 为排除杂菌污染,本实验需设置对照组 2 D . 若要计算菌液中细菌的数量,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研究人员发现堆肥中的固氮菌可有效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氮损失,他们欲筛选出嗜热固氮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筛选实验中所用样品最好从处于高温期的堆肥中选取 B . 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目的菌种进行计数 C . 筛选实验中需将样品适当稀释后涂布在含氮培养基上 D . 筛选所得目的菌需接种到堆肥中用以检测其保氮效果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有很多,平板划线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图是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①②③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划线操作时,用蘸有菌种的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划线 B . 划线时不要将第④区域的划线与第①区域相连 C . 完成图中所示的平板划线实验,接种环共需灼烧 4 次 D . 完成平板划线后需要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野樱莓酒由野樱莓经破碎压榨、过滤、发酵等多道工序酿造而成。下列关于野樱莓酒传统发酵流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野樱莓酒主要是酵母菌在 35℃、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的结果 B . 野樱莓汁装入发酵瓶要留约 1/3 的空间,为菌种繁殖提供适量 O2 , 并防止发酵液溢出 C . 发酵过程中需定期打开瓶盖,目的是及时排出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 CO2 D . 在野樱莓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人工添加的酵母粉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8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