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廉江月考)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 . 沉淀、过滤、蒸馏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过滤 D . 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它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
  • 1. (2024九下·吉安期中) 下图所示实验是九年级化学重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实验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只答一条),写出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2) 图2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填溶质或溶剂)的性质有关。
    3. (3) 图3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
    4. (4) 图4实验探究中光亮铁丝插入硝酸铜溶液中的实验现象:,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1. (2024·广东模拟)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1. (1) 碳排放: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下列燃料在中充分燃烧时,不会产生的是(多选,填序号)。

      A、可燃冰             B、氢气             C、肼(

    2. (2) 碳吸收: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碳利用:我国科学家利用合成葡萄糖,该方案先用碳电还原法将转化成醋酸,再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葡萄糖。

      ①醋酸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②通电条件,装置1中分解成CO和常见气体单质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现“碳中和”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生活中的许多做法能减少大气中的含量。

      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 1. (2023·昭平模拟) 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能源的研究从未停歇。氢能源的广泛使用需解决制氢、储氢等问题。

          

    1. (1) ①由图1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填“天然气和煤”、“醇类”或“水”)。②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中,一定存在碳排放的

      A.水力发电     B.燃煤发电     C.太阳能发电

    2. (2) 氢气的储存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方法一:将氢气直接加压储存在由某种镁铝合金制造的储氢罐中备用。镁铝合金属于(填:“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②方法二:先通过Mg2Cu与氢气反应,将氢气转化为MgH2暂时“储存”起来,此为储氢反应(如图2所示):需要使用氢气时,可通过释氢反应实现:。请写出储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当前,我国氢能按如图3所示的规划迅速发展。由图3可知蓝氢是将(填写物质名称)重整制成。由于使用了碳捕捉先进技术,二氧化碳气体被捕获,减轻了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实现了低碳制氢。
  • 1. (2024·双柏模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 (1) 《本草纲目》中记载:“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从微观角度分析,将液态酒精变成气态时发生改变的是,甑中淀粉加酒曲发酵,发生(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
    2. (2) 《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五菜中富含维生素,入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会患﹔五谷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
    3. (3) 《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入谓之石漆。”这里的“石漆”在现代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指的是,其综合利用的产品以雾状形式喷射燃烧,是为了
    4. (4) 《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装载入一泥罐内,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冶炼锌时发生的反应为ZnCO3+2CZn+3CO↑,该反应体现了碳的性。
  • 1. (2024·内江模拟)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给液体加热 B . 测溶液的pH C . 稀释浓硫酸 D . 蒸发食盐水
  • 1. (2024·楚雄模拟) 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 . B . 石油 C . 天然气 D . 氢气
  • 1. (2024·钦州模拟)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取固体药品 B . 点燃酒精灯 C . 加热液体 D . 移走蒸发皿
  • 1. (2024·南宁模拟) 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用途。
    1. (1) 任务一:了解中国古代人制盐
      《水经注》中描述,“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盐成。”这样得到食盐的方法在化学上称为
    2. (2) 在公元1873年中国人便开始尝试取井水煮卤,获得的氯化钠中仍然含有氯化镁等杂质,古人采用“淋盐沥水”(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粗盐)的方法来除去氯化镁,是因为
    3. (3) 任务二:了解现代方法制盐

      现代制盐通常采用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即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小强同学选择用硝酸钡溶液除去可溶性杂质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经小组讨论,认为他选的试剂不正确。大家认为:除杂所选试剂需满足以下条件:只与杂质反应,。最终,选择的除杂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4. (4) 任务三:除杂试剂取用量的探究

      为除去某海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的少量杂质MgCl2 , 小红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他认为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蒸发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而小智对其滤液成分提出了质疑。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MgCl2溶液显弱酸性;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NaCl      猜想二:溶质有NaCl和MgCl2

      猜想三:溶质有NaCl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分别取上述适量滤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3个探究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取上述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正确

      II

      取上述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

      III

      取上述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镁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5. (5) 【反思交流】

      若实验I、II均无明显现象,则猜想一正确。若实验I的实验现象为,则猜想二正确。因此大家认为滴加适量试剂很难把握,小英的质疑是合理的,三种猜想结果都有可能。

    6. (6) 同学们经过进一步讨论,设计出一个可以除去NaCl中少量MgCl2的方法如下:

      在上述设计的方法中,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1. (2024·南宁模拟) 科学思维是化学学习要养成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 B . 分类: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 . 分析:碳可用于冶金工业,因为单质碳具有还原性 D . 推理: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氢氧化钡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