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辽宁模拟) 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取用锌粒 B . 移走蒸发皿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 1. (2024九下·内江模拟)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盐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 . 金属可以导电,所以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 1. (2024九下·内江模拟)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B .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 C . 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 D . 炭和氧化铜高温下反应
  • 1. (2024九下·昭平模拟) 某兴趣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写出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气球的变化是
    3. (3) 丁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同时向乙和丙装置中分别注入5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5mL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如图),乙和丙中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有,产生这些不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1. (2024九下·盐城模拟)

    化学物质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Ⅰ.化学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洗涤剂       B.熟石灰       C.食盐       D.苛性钠       E.硫酸铜

    (1)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2)用于游泳池消毒的是________。

    (3)用于清洗餐具油污的是________。

    (4)厨房中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

    Ⅱ.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节气息息相关。

    (5)立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立春时节,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乙酸苯甲酯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6)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属于混合物,正常雨水的pH约为________。

    (7)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促进小麦生长而追加肥料,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A. CO(NH22B. Ca3(PO42C. NH4ClD. KNO3

    Ⅲ.化学推动文明的进步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经验。

    (8)烙画是通过控制烙铁的温度在木质材料、宣纸、丝绢上烫出黑、焦、褐等不同颜色而作的画。烙画创作时,木质材料没有燃烧,原因是________。

    (9)《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班竹以导气,引井火以煮盐”。“刳斑竹以导气”中的“气”指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1. (2024九下·盐城模拟)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打开盛有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 . 将碱性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变蓝色 C .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D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 1. (2024九下·盐城模拟) 2024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之一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 . 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 D . 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 1. (2024九下·滕州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三瓶缺失标签的酸碱盐溶液进行探究。缺失标签的溶液分别用标签A、B、C标记,它们可能是稀盐酸或H2SO4、NaOH或Ba(OH)2、NaCl或Na2CO3中三种不同类别的溶液。

    I.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B、C分别是什么?

    【实验设计】分别取少量样品溶液于①②③三支试管中,互相滴加溶液,振荡、静置、观察。

    【实验结论】

    (1)综合①②③三支试管的实验现象判断,A溶液是,B溶液是,C溶液是

    II.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③号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设计】

    (2)小梁同学另取少量C溶液于④号试管中,先滴加X溶液再滴加A溶液,现象如图所示。则X溶液是,写出④号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实验结论】借助指示剂可判断③号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III.深度探究:

    【实验设计】把①和④号试管滴加A溶液后所得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到先产生气泡。后白色沉淀增多,溶液为无色。静置、过滤。

    【实验结论】

    (3)最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除外)。出现白色沉淀增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2024九下·滕州模拟)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C.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九下·滕州模拟)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B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D .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5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