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自贡模拟)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某学习小组创作了“我是水”的情景剧剧本,以下是四位学生的台词,其中错误的是(  )
    A . 学生甲:“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不随意填埋垃圾,都是人类爱护我的表现。” B . 学生乙:“我可以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使常温下雨水的pH<7。 C . 学生丙:“我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可灭火。” D . 学生丁:“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我,能生成我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1. (2024·韶关模拟) 题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 . 反应后溶液不导电 C . 该图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 .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 1. (2024·朝阳模拟) 小明利用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实验装置如图甲。向盛有一定量含有酚酞的X溶液中滴入逐滴加入Y溶液,同时搅拌,测定烧杯中溶液的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1. (1) 烧杯中的X溶液是
    2. (2) 结合图像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3. (3) 小宇认为,时,溶液的发生改变,就能够说明与盐酸发生反应。小明认为小宇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1. (2024·长沙模拟) 我校初三化学小组的同学以“探究硫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 (1) 【任务一】观察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1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填“放热”和“吸热”)。

    2. (2) 【任务二】探究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2实验中,小华同学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B,由此可知,不同,腐蚀性不同。

    3. (3) 【任务三】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按图3进行实验。

      试管2观察到的现象是

    4. (4) 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先将试管2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废液缸中,然后再将试管3反应后的物质缓慢倒入废液缸,观察,先无明显现象,后出现红褐色沉淀;再将试管4中剩余物质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沉淀消失。由此分析,原试管2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填化学式),废液缸中最终剩余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有(写出离子符号)。
    5. (5) 【反思】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根据上述探究结果,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使溶液呈中性后再排放。

  • 1. (2024·长沙模拟)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 由不同分子构成,所以它们化学性质不相同
  • 1. (2023九下·广州模拟) 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曲线。

    1. (1) 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 (2) a点时,锥形瓶溶液中主要的离子有(填离子符号);锥形瓶盛有的稀盐酸,已知b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则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 (3) 下列说法是同学们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得出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 1. (2023九下·广州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Cu粉,过滤

    B

    鉴别KCl和K2SO4溶液

    取样,滴加Mg(NO3)2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Cu粉中的铁粉

    加适量硫酸浸泡,过滤、洗涤、晾干

    D

    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3九下·揭西模拟)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保障,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 . 取液时挤出空气 B . 蒸发结晶 C . 稀释浓硫酸 D . 称量NaOH固体
  • 1. (2024·桂林模拟)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阳离子带正电荷, 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 .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 . 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 所以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1. (2024·桂林模拟) 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中, 学习小组成员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1. (1) 根据曲线图, 可知该实验是将(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2. (2)   点为温度曲线上的最高点。  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  点的溶液的  值为 点处溶液中溶质有 (填化学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