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珠海期中)  三北防护林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通过种草和种树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恢复我国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三北防护林建设初期应选择一种耐旱的草本 、灌木或乔木进行大面积快速覆盖,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则 B . 沙地上草本的生长能改善土壤条件,为灌木生长提供条件,灌木的生长又能进一步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C . 三北防护林恢复到草原群落后,可以适度放牧,消费者的引入既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又能促进物质循环流动 D . 三北地区的生物群落现阶段以草原群落为主,但只要时间足够,最终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下列有关生态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统计土壤样品中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小动物时,常采用目测估计法 B .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应将对照组土壤放进60℃恒温箱处理 C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滴加样液后盖盖玻片可能会造成实验数据偏大 D .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置于光线良好、阳光直射之处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无废弃物农业”有很多类型,其中一种是把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

    1. (1) 图中包含的生物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营养级。种植作物的农田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各种因素的调控下,该生态系统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农田便达到了生态平衡。
    2. (2) “无废弃物农业”作为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
    3. (3) 结合图文内容可知:其中的“废弃物”主要包括,通常情况下,它们不再沿着食物链参与生态系统的功能。
  • 1. (2024高二下·普宁期中)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 .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 . “西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 .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入螃蟹种群后形成的以蟹、稻为主导生物的蟹—稻共生生态系统,为探究该养殖体系的优势,科研人员选取多个池塘进行实验。
    1. (1) 中华绒鳌蟹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水生植物、鱼等动物,对腐臭的动物尸体也很爱食,中华绒螯蟹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为
    2. (2) 在设计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时,考虑了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之间合适的比例,这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原理。为确定中华绒螯蟹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池塘中的生物积累量。
    3. (3) 实验塘于6月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10月份收获成蟹,调查各食物种类的生物量(某一时间单位面积内所含的有机物量)结果如下,请回答:

      10月收获期各组分

      生物量t·km-2·a-1

      稻田单作生态系统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

      总生物量

      8674.90

      25123.66

      水生植物生物量占比

      7.91%

      5.81%

      鱼类生物量占比

      0.27%

      0.12%

      中华绒螯蟹生物量占比

      0.20%

      其他

      5956%

      58.69%

      水稻生物量占比

      32.26%

      35.18%

      ①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设计蟹—稻复合生态系统这种立体农业,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有利于

      ②据表中数据分析,加入中华绒螯蟹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③从长期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从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答至少2点)。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湿地保护和湿地修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法 B . 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禁止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 C . 湿地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 . 恢复湿地建设要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绿化用地则相对减少。可充分利用建筑顶层平台、建筑表面,进行城市的“垂直绿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施“垂直绿化”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B . “垂直绿化”对净化空气有重要意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C . “垂直绿化”的牵牛花晨开暮合的特点说明光信息在种群繁衍中起重要作用 D . 进行建筑顶层平台绿化时应注重协调原理,选择的植物应具有喜阳、根深等特点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B . 对动植物的系列保护措施有效保护了物种多样性 C . 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D . 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增加了生态足迹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2023年11月2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三批次的福岛核污水,并持续排放数周。如图是沿海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动关系示意图,图中△数值为放射性物质浓度,剩下数值为能量,单位为kJ/(cm2·a)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测算各营养级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的鲜重或干重总量,可构建生态系统的
    2. (2)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鱼类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在同水域中共存。根据图中数值计算,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3. (3) 核污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放射性物质的长期效应会通过传递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该放射性物质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增加不断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核污染水还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破碎和物种灭绝。一旦物种灭绝,则生态系统稳定性会下降,其进一步扰乱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4. (4) 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填“非密度因素”或“密度制约因素”),科学家正试图栽种具备净化核污染水的植物并合理布设,此措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 1. (2024高二下·盐田月考)  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循环原理 B . 在玉米田中合理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 C . 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 . 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