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浙江模拟)  2023夏天可能是史上最热的一个夏天,下列有关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 温室气体就是指CO2 B . 没有温室效应,会更有利于地球上的生物生存 C . 可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措施来降低温室效应 D . 温室气体对紫外线等短波辐射有良好的阻挡与吸收作用
  • 1. (2023高三上·云南开学考) 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处处体现出环保理念。下列叙述错述错误的是( )
    A . 火炬使用氢燃料燃烧,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 B . 提倡“公共汽车出行”减少碳排放,有效增大生态足迹 C . 用秸秆等可再生资源制成可降解餐具,降低了废弃物污染 D . “生态厕所”将排泄物发酵成有机肥料,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 1. (2023·江苏)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B . 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 C . 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 . 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1. (2023高三上·湛江开学考) 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B . CO2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该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 C .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D . 相比于自驾,步行、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
  • 1. (2023高二下·舟山期末) 百万森林、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地球一小时等各种环保公益活动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下列关于环保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提倡绿色出行等低碳方式,利于缓和温室效应 B . 限制硫和氮的氧化物排放,可减少酸雨的发生 C .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 . 实行垃圾分类,可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 1. (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 由于海洋的“公有性”,许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中倾倒大量废物,其中多数为有机营养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机废物的倾倒,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 . 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的毒素增加,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 C . 海洋水体有净化功能,只要向海洋中倾倒的废物适量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 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的爆发,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 1. (2023高二下·合肥期末) “绿色”是北京冬奥会的鲜亮底色。在北京冬奥会上使用了生物可降解餐具,这种餐具的材料是聚乳酸,而聚乳酸是以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发酵得到乳酸,再聚合而成的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为农作物的养分,实现循环再生利用,有效减少碳排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减少碳排放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助于碳循环的平衡 B . 能降解这种餐具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 . 用玉米、薯类等生物生产可降解餐具是其间接价值的体现 D . 绿色植物不能以聚乳酸作为能源物质,而某些微生物可以
  • 1. (2023高二下·番禺期末)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所以人均生态足迹小 B . 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减小人类的宜居区域 C .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环境污染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 .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1. (2023高二下·乐清期末) 用电高峰期限电停产的主要原因是煤炭涨价造成的电力紧缺和碳中和、碳达标带来的能耗双控。下列对于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 加大化石燃料开采以提高火力发电比例 B . 开发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C . 火力发电与全球气候变暖无直接关系 D . 提倡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弥补供电不足
  • 1. (2023高二下·绍兴期末)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之一,禁止焚烧秸秆、建设生态廊道、生物净化、垃圾分类等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做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焚烧秸秆会直接导致土壤污染 B . 建设高速公路时留出野生动物通道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 . 种植芦苇和美人蕉等植物可吸收并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 D . 垃圾分类处理可实现垃圾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