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常平期中)  人体细胞本身不能合成L-天冬酰胺酶,但其在大自然中的来源十分广泛,许多细菌和真菌都能合成。L-天冬酰胺酶可分解天冬酰胺释放出氨,然后与奈斯勒试剂反应呈棕色。固体培养基:主要成分有牛肉膏、蛋白胨、水、NaCl、琼脂、奈斯勒试剂。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接种时采用的是平板划线法 B . 该培养基从功能来看属于鉴别培养基,其中充当氮源的成分是牛肉膏 C . 应选择菌落B和菌落C作为高产L-天冬酰胺酶菌株进行大量培养 D . 无菌技术还可以避免操作者被有害微生物感染,实验结束后的培养基不能直接丢弃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2023年杭州亚运会实现首个“无废亚运”,将绿色、环保的理念细化到极致,为筛选对抗生素有抗性、能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提高生化处理效率,亚运会研究人员将餐余垃圾机械化处理后加入装有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餐余垃圾浸出液,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X培养基含抗生素且以淀粉为唯一的碳源 B . X培养基添加了凝固剂,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C . 有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是因为淀粉分解菌将菌落周围的淀粉分解了 D . Y培养基中淀粉剩余量越高,说明淀粉分解菌的分解能力越强
  • 1. (2024高二下·信宜期中)  某同学从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秸秆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秸秆的能力,并分析两个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

    培养基Ⅰ:K2HPO4 , MgSO4 , NH4NO3 , 纤维素,刚果红。

    培养基Ⅱ:K2HPO4 , MgSO4 , 纤维素,刚果红。

    操作步骤:

    ①将A、B菌株分别接种在两瓶液体培养基Ⅰ中培养,得到A、B菌液;

    ②液体培养基Ⅰ、Ⅱ中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

    回答下列问题。

    菌株

    透明圈大小

    平板Ⅰ

    平板Ⅱ

    A

    +++

    ++

    B

    ++

    -

    1. (1) 培养基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灭菌,最常用的灭菌方式是。培养基中NH4NO3的作用是为菌株的生长提供氮源,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
    2. (2) 为了比较A、B降解秸秆的能力,某同学利用步骤②所得到的平板Ⅰ、Ⅱ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推测该同学的实验思路是:在无菌条件下,
    3. (3) 该同学还设计了一个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菌T应该选择(A/B)更适宜,其原因是

      ②本实验收集的淋洗液中的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是

  • 1. (2024高二下·信宜期中)  生活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会引起肠道外感染和急性腹泻,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某研究小组利用表中的培养基对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和计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蛋白胨

    蔗糖

    乳糖

    K2HPO4

    显色剂(伊红—亚甲蓝)

    琼脂

    含量

    10.0g

    5.0g

    2.0g

    2.0g

    0.2g

    12.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A . 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只允许大肠杆菌生长繁殖 B . 配置培养基时,应先进行灭菌后再调节pH值 C . 可根据培养基上的紫黑色菌落数推算出大肠杆菌的数量 D . 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向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抗生素
  • 1. (2024高二下·清远期中)  为确定某致病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人员设置了四组实验:分别将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含量相同)的滤纸片均匀置于同一平板上的不同位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其透明圈的大小,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抗生素种类

    实验结果

    1

    A

    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

    2

    B

    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

    3

    C

    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

    4

    D

    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

    1. (1) 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溶解、定容后,并进行灭菌。
    2. (2) 若该实验需要计算菌落数,宜选择菌落数在_,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低,原因是
    3. (3) 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种类为;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第4组实验说明细菌对抗生素D产生了
    4. (4) 该实验还缺少一组空白对照,请尝试补充: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 (1) 制备稀释100倍的土壤浸出液,需要将5g土样加入ml无菌水中。
    2. (2) 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物理性质、成分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
    3. (3) 在划线培养时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本实验理论上需要灼烧次。最终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4. (4) 科研人员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高降解能力的菌种,对上图得到的菌株再次进行纯化培养,测量不同菌株形成的菌落及透明圈直径,结果见下表。

      工程菌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菌株I

      8.1

      13.0

      1.6

      菌株Ⅱ

      5.1

      11.2

      2.2

      菌株Ⅲ

      9.5

      17.1

      1.8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断其中降解除草剂能力最高的菌株是

  • 1. (2024高二下·普宁期中)  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 B . 图中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 C . 培养基中可添加KH2P04、Na2HP04以提供无机盐和作为缓冲剂 D . 培养基①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②的作用是纯化培养产脲酶细菌
  • 1. (2024高二下·普宁期中) 研究者拟从堆肥中取样并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和选择培养基筛选原理来判断,下列最可能筛选到目标菌的条件组合是(    )

    A . a点时取样、尿素氮源培养基 B . b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C . b点时取样、蛋白胨氮源培养基 D . c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 1. (2024高二下·旌阳月考)  下列对相关操作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泡菜制作:煮沸、冷却盐水→蔬菜处理、加调料、装坛→加盐水→无氧发酵→泡菜 B . 果酒制作:挑选葡萄→剪枝→冲洗→无氧发酵→果酒 C . 酵母菌的纯培养: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接种和分离酵母菌→培养酵母菌 D . 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与计数:土壤取样→样品稀释→涂布平板→培养与观察→计数
  • 1. (2024高二下·旌阳月考) 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甲、乙培养基均属于培养基。
    2. (2) 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倍。
    3. (3) 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答出1点即可)。
    4. (4) 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5. (5) 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