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入螃蟹种群后形成的以蟹、稻为主导生物的蟹—稻共生生态系统,为探究该养殖体系的优势,科研人员选取多个池塘进行实验。
    1. (1) 中华绒鳌蟹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水生植物、鱼等动物,对腐臭的动物尸体也很爱食,中华绒螯蟹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为
    2. (2) 在设计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时,考虑了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之间合适的比例,这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原理。为确定中华绒螯蟹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池塘中的生物积累量。
    3. (3) 实验塘于6月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10月份收获成蟹,调查各食物种类的生物量(某一时间单位面积内所含的有机物量)结果如下,请回答:

      10月收获期各组分

      生物量t·km-2·a-1

      稻田单作生态系统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

      总生物量

      8674.90

      25123.66

      水生植物生物量占比

      7.91%

      5.81%

      鱼类生物量占比

      0.27%

      0.12%

      中华绒螯蟹生物量占比

      0.20%

      其他

      5956%

      58.69%

      水稻生物量占比

      32.26%

      35.18%

      ①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设计蟹—稻复合生态系统这种立体农业,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有利于

      ②据表中数据分析,加入中华绒螯蟹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③从长期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从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答至少2点)。

  • 1. (2024·广西模拟)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的营养结构(共四个营养级,甲和丁同属一个营养级),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种群

    同化能量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A .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丁,位于第二营养级的是甲 B . 图中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3% C . 如果丙为丛生或者蔓生的单子叶植物,可以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D . 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属于化学信息,说明种间关系的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
  • 1. (2024高二下·梅州期中)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水立体养殖的影响,研究者将某海域的海水引入人工开挖的20个小池塘,并将20个小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温度始终比对照组温度高4℃(利用温控装置)。在小池塘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一段时间以后,统计小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相对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海带等大型澡类属于,海参属于
    2. (2) 该图结果说明
    3. (3)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藻类的方式是(填生理过程),若升高温度以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但浮游植物的相对生物量减少,则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4. (4)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要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若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则会造成牡蛎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的灰狼种群在历史上曾被人为清除,导致马鹿等多种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20世纪末,公园管理者把灰狼重新引入黄石公园。研究者在马鹿被狼捕食的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分别测量了杨树被马鹿啃食植株的比例与植株(幼苗)的平均高度(如图甲)。图乙是引狼入园初期灰狼、马鹿、杨叔之间的反馈调节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甲结果体现次级消费者可间接控制生产者的数量变化 B . 引狼入园第4年时,低风险区杨树的现存生物量比高风险区更小 C . 引狼入园第4年时,低风险区杨树的生长比高风险区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 D . 图乙反馈模型中①、②、③、④应依次选填减少、促进、增加、促进
  • 1. (2024高二下·阳朔期中)  “蒹葭苍苍”“荷红柳绿”“百鸟翔集”“渔歌唱晚”是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本来的水色天光与清风雅韵,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实施“退耕还湿”生态修复工程的真实写照。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前片面追求湖泊生产,将湖泊近岸区改造成稻田,导致湖泊的净化能力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湿地生态系统周边的农田“退耕还湿”体现了群落的演替,该处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其稳定性逐渐增强。
    2. (2) 湿地中的鱼类在觅食过程中的游动引来了鸟类,鸟类捕食行为逼迫鱼类躲避捕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
    3. (3) 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某水域生态系统某时期的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数字代表所占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百分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用文字表述)。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用%表示并保留整数)。若不考虑未被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最主要的能量去向是

    4. (4) 当地将湖泊出产的芦苇压成饼块喂猪或用来种蘑菇,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
  • 1. (2024高二下·阳朔期中)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赤松茸接种在用秸秆加工成的栽培基料上,推测其属于分解者 B . 该模式遵循了循环原理,减少了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C .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D . 该模式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期中)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作为一道靓丽风景,既可防风护堤,也可为鱼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是该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基础 C . 由红树的枯枝落叶供养的众多生物属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 . 红树林的海岸防护作用和观赏性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期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我国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情况在不断改善,如图为某“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B . 在田埂两侧进行保护性种植高产玉米,该措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 . 该“无废弃物农业”中,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 . 该“无废弃物农业”中,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东湖位于湖北省武汉,是长江中游的中型浅水湖泊。商业鱼类的养殖是该湖泊的主要渔业活动,但从20世纪70年代到1984年每年夏天湖泊表面都分布着极为难看且难闻的水华现象。某科研机构持续对东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中存在两条食物链,包括以大型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为初级生产者的牧食食物链和以碎屑为主的碎屑食物链。该系统某时间段内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均为t·km-2·a-1)。

    营养级

    捕食者消耗量

    流向碎屑量

    呼吸量

    流通量

    0.02662

    0.2703

    0.4253

    0.7222

    0.7222

    2.4861

    5.0557

    8.264

    8.264

    109.71

    218.84

    336.81

    336.81

    1085.7

    2615.1

    4037.6

    4037.6

    8294.5

    0.0000

    20289

    注:营养级流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一个营养级的所有营养物质的数量。

    1. (1) 东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 (2) 据上表分析可知,该阶段东湖生态系统牧食食物链与碎屑食物链作用(“同等”或“不同等”)重要的;Ⅱ与Ⅲ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保留一位小数)。
    3. (3) 水华现象会导致渔业资源减少,其原因是
    4. (4) 针对东湖存在的问题,科研团队创新使用微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湖面上布置了1700组EHBR(强化耦合膜生物反应技术)膜组件,通过风机向EHBR膜组件中透氧膜曝气,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技术的作用机理是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稻虾共生模式是一种将罗氏沼虾与稻田相结合的养殖技术。罗氏沼虾属于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腐殖质为食,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根据环境中的资源进行食物选择。如图是该模式稻田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 罗氏沼虾与三化暝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还存在竞争关系 C . 若该稻田中三化暝数量减少,一定会导致水稻减产 D . 稻虾共生模式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