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近年来的我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结构出现很多变化,如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快等,总人口数量也在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最好在某城市人口数量较多和较少时对该城市人口数量进行调查 B .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的年龄结构的改变,可准确推断一段时间的人口数量 C . 某一个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至少受四个种群数量特征的直接影响 D . 如果某地区的人口增长过快,不会影响生态足迹,但是会影响生态环境
  • 1. (2024高三下·茂名月考) 中华穿山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是受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严重影响的类群之一。在广东惠东宝口西枝江源头片区红外相机记录到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许多次。通过积极采取措施,广东的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根据中华穿山甲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 . 若改善中华穿山甲栖息环境可使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形 C . 食物和流行性传染病是影响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D . 加大保护宣传、栖息地修复等措施有利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恢复
  • 1. (2024高二下·绵阳开学考)  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是(    )
    A . 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 B . 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随林冠层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 C . 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使某种群的种群密度降低 D . 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
  • 1. (2024高二下·炎陵开学考) 图为科研人员建构的保护区内的某猎物-捕食者模型,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该模型能反映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B . 该模型能解释猎物、捕食者种群数量均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 C . 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捕食者的种群K值的是N3和P3 D . 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形成的
  • 1. (2024高二下·炎陵开学考) 农业生产中的谚语是劳动人民一代代积累的经验,是一种宝贵财富。下列的农业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匹配的是(  )
    A . “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杂草、害虫的种群数量要控制在K/2前 B . “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描述的是玉米和大豆间作,可以促进增产 C . “疏禾有谷粜,密禾捞柴烧”——合理密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D . “肥料不下, 稻子不大”——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肥料
  • 1. (2024高二下·饶平开学考) 某鱼塘养殖户在鱼塘中放养了经济价值较高的鲈鱼,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鱼塘各种鱼类的数量占比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生活的水层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生活的

    水层

    放养鲈鱼苗前所占数量比例/%

    放养鲈鱼苗后所占数量比例/%

    0年

    5年

    10年

    15年

    20年

    鲈鱼

    底层

    0

    75

    50

    35

    17

    10

    鲢鱼

    上层

    23

    6

    12

    15

    19

    21

    鳙鱼

    中上层

    28

    7

    13

    16

    21

    24

    草鱼

    中下层

    33

    8

    18

    24

    28

    31

    青鱼

    底层

    16

    4

    7

    10

    15

    14

    1. (1)  要认识鱼塘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放养鲈鱼苗5年和15年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鱼类分别是
    2. (2) 若要研究该鱼塘中某种水草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特征有(答出1点)。
    3. (3)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种鱼合称为“四大家鱼”。最晚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经济效益,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的生态学原理是
    4. (4) 为增加渔业产量,要定期适度地进行捕捞。请依据种群增长规律说明“适度”是指
  • 1. (2024高二下·饶平开学考) 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A . 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B . 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 . 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D . 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 1. (2024高二下·清远月考)  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是喜阳喜湿的高大乔木,下列有关云南红豆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调查红豆杉的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可适当加大 B . 气候变湿润后有利于红豆杉种群数量的增加 C . 气温、干旱等是影响红豆杉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D . 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高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种群的增长
  • 1. (2024高二上·澄海期末)  紫茎泽兰因繁殖力强已成为全球性入侵物种。科学家为研究紫茎泽兰防治方法,利用3种当地植物南酸枣、假地豆、狗尾草与其混种。混种后3种当地植物的相对产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紫茎泽兰入侵,会使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B . 天敌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 . 可选用狗尾草或假地豆与紫茎泽兰混种防治紫茎泽兰 D . 气候适应能力强是紫茎泽兰成为入侵物种的重要条件
  • 1. (2024高三上·十堰期末)  某植食性动物迁入新环境一段时间,其种群增长速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不变 B . t1时刻,该动物种群数量最多 C . t2时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 t3时刻与t0时刻的种群数量相等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