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长沙月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可将垃圾填埋场改造成农田,利用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B . 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C .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D . 建设生态廊道可为野生动物的扩散、迁徙提供通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 1. (2023高三上·贵州开学考) 与1961年相比,2019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明显增长,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B . 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就会出现生态赤字 C . 汽车尾气会增大生态足迹,建议人们绿色出行 D . 与蔬菜水果相比,食用肉类更能增大生态足迹
  • 1. (2023高三上·湛江开学考) 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B . CO2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该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 C .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D . 相比于自驾,步行、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
  • 1. (2023高二下·阜阳期末) 玉米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禾本科农作物,玉米田是一种常见的人工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什么说玉米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2. (2) 玉米田中间种大豆能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原因是
    3. (3) 对于玉米田中害虫的防治,如果一味依赖喷洒农药的方法,既造成环境污染,又会伤及害虫的,进而造成害虫再度爆发。
    4. (4) 下图一为某一食物网,图二表示能量流经该食物网中乙的过程。

      ①图二中字母B表示,字母C表示

      ②若将丙从甲、乙处获得的能量比值由2:1变成1:2,按照10%的能量传递效率,若让丙获取的能量增加1kJ,则改变后消耗的甲的能量是改变前消耗的甲的能量的倍。

  • 1. (2023高二下·肥西期末) 湿地拥有众多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常被称为“地球之肾”。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实施后的第一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修复”。我国新增18处国际重要湿地,面积764.7万公顷,居世界前列。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森林、海洋和湿地。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主要特征有:底层土壤主要是湿土,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具有(答出两点)等生态功能。
    2. (2) 沼泽林是重要的湿地类型,研究人员对某地的原生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垦后湿地四种不同沼泽林湿地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研究发现,与其他三种湿地相比,垦后湿地(湿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以后形成的湿地)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其原因可能是

      ②原生沼泽地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过于湿润,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洼地及平原中的低洼地区;草甸土壤通气性较好,常位于高原或高山上。与原生沼泽林相比,草甸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高,物种均匀度较好。试从环境条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3. (3) 太平湖湿地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水产养殖之利,同时又以秀丽幽深的景色闻名中外,被誉为“黄山情侣”“中华翡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若要跟踪调查该湿地中某种挺水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采用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该湿地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茂水,陆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结构。河南省民权黄河故道湿地是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全球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为约30%的青头潜鸭提供了栖息繁殖地。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对青头潜鸭的保护属于保护;芦苇是该区域的优势种(主要进行无性繁殖),但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芦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可能原因是
  • 1. (2023高二下·舟山期末) 百万森林、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地球一小时等各种环保公益活动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下列关于环保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提倡绿色出行等低碳方式,利于缓和温室效应 B . 限制硫和氮的氧化物排放,可减少酸雨的发生 C .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 . 实行垃圾分类,可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 1. (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小 B . 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C . 人口负增长会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D . 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
  • 1. (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 具有“生物黄金”之称的红豆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西藏、湖南等地的集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世界珍稀树种,被列为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随着人们对红豆杉的掠夺性采伐,红豆杉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人类活动是造成红豆杉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B . 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红豆杉的基因进行保护 C . 保护红豆杉最好的方法是建立红豆杉植物园 D . 保护红豆杉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 1. (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 如图是梅托斯提出的“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毁林造田可能是a~b年粮食水平增长的原因之一 B .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等问题 C . 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衰竭不是造成人口下降的原因 D . 该模型未考虑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
  • 1. (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 由于海洋的“公有性”,许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中倾倒大量废物,其中多数为有机营养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机废物的倾倒,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 . 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的毒素增加,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 C . 海洋水体有净化功能,只要向海洋中倾倒的废物适量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 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的爆发,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