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下·吕梁期末)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与绿色出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B . 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 . 在植树造林时,需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D . 建立生态农业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减少人类的生态足迹
  • 1. (2024高三上·新洲期末) 2021年10月,我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和蛋白质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和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工合成有机物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B . 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的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无关 C . 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原料除一氧化碳外,还需含氮的物质等 D . 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否存在
  • 1. (2024高三上·宝应期末)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湖泊表现出良好的治理效果。传统生态浮床(CFI)是将经过筛选的水生高等植物(主要是挺水植物)栽植于浮床上,利用植物根系大量吸收水体中的N、P等元素(如图1)。现有研究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生态浮床(IEFI),将水生高等植物栽种在空心竹排上,弹性立体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可以附着微生物)悬挂在竹排下方(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蓝细菌属于
    2. (2) 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进入生态浮床后会在水生植物体内积累、浓缩,这种现象称为。生态浮床常选种黄菖蒲、水芹等水生高等植物。选用植物时除了要考虑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能力,还要兼顾植物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3. (3)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浮床上的水生高等植物能防治水华的原因有:
    4. (4) 生态浮床中水生高等植物还能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净化水体:①通过阻挡、吸附等使污染物沉降;②通过增加水中,使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分解增强。同时新型生态浮床中大量的弹性立体填料可作为生物膜载体,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5. (5) 研究人员在江苏某地进行了新型生态浮床(IEFI)和传统生态浮床(CFI)的水质净化效果对比,其中对总氮(TN)的去除情况如图3所示。

      ①根据实验结果,对TN的作用效果是

      ②在12月,两系统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

  • 1. (2023高二下·句容期末)  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全球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周末返校选择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能使人类的生态足迹减小 B . 采用CO2环保型制冷剂进行制冰,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 C .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 . 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等)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 1. (2024高三下·长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明显增长,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1961年到1967年生态盈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B . 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就会出现生态赤字 C . 汽车尾气会增大生态足迹,建议人们绿色出行 D . 与蔬菜水果相比,食用肉类更能增大生态足迹
  • 1. “碳中和”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实现正负相抵,最终达到“零排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海洋对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B . 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成分实现“碳中和” C . 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等措施将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D .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使用,减少碳排放
  • 1. (2023高三上·绍兴月考)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于大气圈中 B . 禁止利用森林资源和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C . 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及酸雨发生 D . 碳循环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 1. (2024高三上·嘉兴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下面小题。

    氢能是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能源。利用光合细菌分解有机废水制氢是制氢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分别以乙酸(|组)、乳酸(Ⅱ组)和丁酸(Ⅲ组)作为碳源对某种光合细菌的生长和产氢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图。

    1. (1) 由实验结果可知,不同碳源条件和培养时段中,光合细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和产氢速率最大的分别是( )
    2. (2) 光合细菌利用有机废水制氢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能源生产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1. (2023·浙江省强基联盟) “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环境,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 . 定期休渔 B . 滥伐森林 C . 垃圾分类投放 D . 低碳绿色出行
  • 1. (2023·浙江省强基联盟) 夏季加州鳗河中与藻类相关的主要食物网如图1所示,已知大昏白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请回答:

                 

    1. (1) 夏季加州鳗河中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构成了,图1中处于食物网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种。
    2. (2) 若该生态系统被 DDT污染, 段时间后,体内 DDT 浓度最高的物种是,这种现象属于。生态系统遭受轻微的污染,依然能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的能力。
    3. (3) 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可以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等层次上进行,若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分析该系统的能量流动,大昏白鱼属于营养级。一般情况下,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填“会”或“不会”)随生物量的改变而改变。
    4. (4) 关键种是指那些生物量虽低,却对所属群落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种。科学家想知道鳗河食物网中的两种顶位捕食者——虹鳟和昏白鱼是否会显著影响该食物网的结构。科学家在河床上利用3mm网眼的箱网围住12 个面积为6 m² 的区域进行实验。这种网眼大小的箱网既可以防止大鱼进入,又可以让水生昆虫、刺鱼和昏白鱼鱼苗自由进出。科学家移除6个箱网中的大鱼,并在另外6个箱网中分别放入 20条幼虹鳟和40条大昏白鱼(鱼密度近似于开阔河段的鱼密度)。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移除鱼的网箱藻类生物量增加;B.移除鱼的网箱内念珠藻的生物量高于刚毛藻;C.捕食性鱼类能降低藻类的密度。)据实验结果可判断捕食性鱼类(填“是”或“不是”)关键种。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