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常平期中)  科研人员在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获得了双杂交瘤细胞,每种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结构、与抗原结合的情况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科研人员将抗原α、β分别注射到不同的小鼠体内,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其中的分泌相应抗体。
    2. (2) 制备杂交瘤细胞时,需将上述小鼠的脾脏组织处理获得单细胞后,再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分别经过两次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其中第一次筛选一般用 培养基,以筛选出。细胞培养时,需在培养液中加入(天然成分),且置于CO2培养箱中,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如果将得到的两种杂交瘤细胞成功融合,则会同时表达出抗体的重链A、B和轻链a、b,这种细胞称作双杂交瘤细胞。
    3. (3) 结合所学知识,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是
  • 1. (2024高二下·常平期中)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易导致结肠癌的慢性疾病,患者肠道内会产生硫代硫酸盐。科研人员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下图所示的炎症性肠病检测模型,GFP基因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1. (1) 据图分析,可以通过检测荧光强弱来判定小鼠肠道内硫代硫酸盐的浓度,其原因是
    2. (2) 研究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硫代硫酸盐检测传感器的大肠杆菌工程菌,通过PCR扩增R基因时应该选择的引物是,在A、B两端引物的5'端需添加的限制酶识别序列为

      限制酶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如下表:

      限制酶

      HindⅢ

      BamHⅠ

      PstⅠ

      EcoRⅠ

      BglⅡ

      识别序列(5'→3'

      A↓AGCTT

      G↓GATCC

      C↓TGCAG

      G↓AATTC

      A↓GATCT

    3. (3) 研究发现患者肠道内硫代硫酸盐的生成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简化疾病诊断和精确用药,科研人员开发了智能工程菌。科研人员将抗炎蛋白基因与硫代硫酸盐特异性诱导激活的启动子P连接,构建出下图所示表达载体(部分片段),导入用处理的大肠杆菌细胞内,选用启动子P的优点是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抗凝血酶Ⅲ是一种药用蛋白,对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抗凝血酶Ⅲ的产量,科研人员设计利用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抗凝血酶Ⅲ,并获得了成功。制作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获取了抗凝血酶Ⅲ基因后,需要通过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扩增,扩增的原理是,扩增抗凝血酶Ⅲ基因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解旋酶,原因是
    2. (2)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将抗凝血酶Ⅲ基因插入到启动子与之间,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
    3. (3) 获取重组质粒后,将重组质粒导入受精卵。从崂山奶山羊A的卵巢中获取卵子和从崂山奶山羊B的睾丸中获取精子,其中精子要进行处理才具备受精的能力。图1中步骤④常用的方法是
    4. (4) 科研人员通过实验获得三只转基因奶山羊D(甲、乙、丙)。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只奶山羊和非转基因奶山羊进行了基因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非转基因奶山羊体内无抗凝血酶Ⅲ基因,甲、乙、丙三只奶山羊体内均含有抗凝血酶Ⅲ基因。进一步检测抗凝血酶Ⅲ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注:图中黑色条带为抗原—抗体杂交带,表示相应蛋白质的存在。M泳道条带为相应标准蛋白所在位置。根据以上信息分析,该检测结果说明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酶切割产物(bp)

    b酶再次切割产物(bp)

    2100: 1400: 1000: 500

    1900: 200: 800: 600: 1000: 500

    A . 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B . a酶与b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不相同 C .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酯键 D . 在该DNA分子中,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CD47是一种在多种细胞中广泛表达的跨膜糖蛋白,能够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并抑制其吞噬作用。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1.6~5倍。科研人员尝试合成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并进一步探究其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可用灭活病毒诱导融合,该方法也适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B . ②过程应利用CD47进行多次筛选以得到目标杂交瘤细胞 C . 对照组应设置为:巨噬细胞+正常细胞共培养体系+抗CD47单克隆抗体 D . 预期结果为实验组中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猕猴桃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品质鲜嫩、营养丰富的美味水果,在市场上销售价格也较高。我国研究人员利用“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两个不同种培育出了更加优良的品种,其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示获得B、D所选用的酶为纤维素酶和。因“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之间存在,所以用有性杂交方法很难得到可育后代,用该项技术培育新品种的优势是
    2. (2) 过程③为原生质体融合,诱导融合的物理方法有:,植物细胞融合的标志是
    3. (3) 步骤⑥通常诱导芽后再诱导根,这个过程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
    4. (4) 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限制酶Mun I和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分别如下:-C↓AATTC-和-G↓AATTC-, 下图表示某一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拼接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限制酶作用于特定位点的磷酸二酯键 B . 每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双链DNA 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C . 限制酶MunI和限制酶EcoRI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的碱基可以互补配对 D . 为了能够将目的基因拼接到质粒上,应同时用以上2种限制酶切割质粒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某病毒对动物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学者拟以该病毒外壳蛋白A为抗原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期快速检测该病毒,其主要技术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前,已免疫的脾细胞(含浆细胞)(填“需要”或“不需要”)通过原代培养扩大细胞数量;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写出2种方法)。
    2. (2) 在杂交瘤细胞筛选过程中,常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对和 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3. (3) 单克隆抗体筛选中,将抗体与该病毒外壳蛋白进行杂交,其目的是
    4. (4) 这种方法制备出来的单克隆抗体有哪些优点?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将蝌蚪肠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蛙卵中,形成重建的“合子”,进而发育成正常的蝌蚪,而单独培养肠细胞却不能发育成蝌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 与胚胎细胞相比,肠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困难 B . “合子”卵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C . “合子”发育成正常蝌蚪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分化 D . 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是由于其含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所需培养基是按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和量严格配制的 B . 培养细胞1是原代培养,往往会因为细胞密度过大、有害物质积累而分裂受阻 C . 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无须再用酶处理 D . 体外培养的细胞既能贴壁生长又能悬浮生长,都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