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诸暨月考) 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B .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 C . 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 D . 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
  • 1. (2024高二下·定海月考) 图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形成和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注射抗原只引起体液免疫 B . 筛选出②需要用选择培养基 C . 筛选出③需要克隆化培养 D . ADC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在进行分析兔子血液组成的实验时,抽取兔子的血样,加入抗凝剂,经静置后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为防止污染,血样应加入到无菌蒸馏水中 B . 上层为血浆,含有各种激素和血红蛋白 C . 中层含有淋巴细胞,与特异性免疫有关 D . 下层为血小板,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
  • 1. (2024高二下·福田月考) 下图是新冠病毒抗原(N蛋白)检测试剂盒的原理。试剂盒有两条指示线:反应线(T线)和质控线(C线),胶体金垫中有含有胶体金颗粒的抗体1和抗体4,质控线和反应线的位置分别固定抗体2和抗体3,胶体金颗粒大量聚集后会呈现红色,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使用N蛋白作为检测标志物的原因是该蛋白在不同新冠病毒株系中高度保守且表达量高 B . 抗体1和抗体4均可以和新冠病毒结合,抗体4是可以与抗体3特异性结合的质控抗体 C . 抗原检测试剂盒所需要的多种抗体需要较高的纯度,通常使用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制备 D . 橙汁未经样本洗脱液处理直接滴加会改变试剂盒的pH,导致抗原抗体非特异性结合而产生“假阳性”
  • 1. (2024高三下·番禺模拟) 从体外转录的或从细菌中提取到的RNA会刺激人体DC细胞产生IL-12(能引发炎症的细胞因子),人体通过免疫反应消除这些RNA。最近,关于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开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mRNA疫苗成为可能。新冠病毒的结构见图,mRNA疫苗制备和发挥作用的部分流程如下:确定关键S蛋白编码序列→合成mRNA→注入人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激活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 B . 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DC细胞会识别、吞噬、处理mRNA并释放IL-12 C . 核苷碱基修饰后的mRNA疫苗可直接作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D . 有效的mRNA疫苗会使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属于主动免疫
  • 1. (2024·汕头)  肠道益生细菌会与致病菌竞争肠黏膜的附着位点,其代谢产物会刺激树突状细胞(DCs)产生细胞因子,进而活化辅助性T细胞(Th),提高肠道免疫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益生细菌可在机体第一道防线中起作用 B . DCs具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 C . 激活B细胞需Th细胞呈递抗原作为信号 D . 长期滥用抗生素可能会降低机体免疫力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请回答问题:
    1. (1)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通过细胞的作用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2. (2) 某新冠疫苗需进行两次接种,初次接种后需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能是
    3. (3) 在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发现药物X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为验证药物X的作用,利用小鼠设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相对浓度(%)

      吞噬细胞

      抗休

      细胞毒性T细胞

      对照组

      24

      30

      20

      实验组

      55

      39

      20

    4. (4) 据上题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药物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的原理(相同/不相同),后者的原理是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为探究细菌X侵入小鼠体内后,小鼠免疫应答的方式,某小组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不带特殊病原体的若干健康小鼠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注射细菌X和生理盐水,10天后分离出甲组小鼠的T细胞、甲组小鼠的血清、乙组小鼠的T细胞、乙组小鼠的血清,将这些T细胞或血清分别注入提前一天注射过细菌X的I、Ⅱ、Ⅲ、Ⅳ组小鼠体内,然后逐日检查各组小鼠脾脏内活菌量,结果如图1。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Ⅱ组与Ⅳ组曲线增长趋势相近,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B . 比较I组与Ⅲ组曲线变化的差异,说明活化的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增长 C . 综合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细胞内,且T细胞不能直接杀伤细菌X D . 可初步推测活化的巨噬细胞可能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T细胞,进而杀伤细菌X
  • 1. (2024·南宁模拟)  IgG和IgM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以后,产生的两种主要抗体。下图为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示意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相对于 IgM,IgG产生的更晚,但持续时间更长 B . 人体免疫应答过程只有特异性免疫在发挥作用 C . 再次应答时,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 . 接种疫苗时,最好是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接种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小鼠皮肤受刺激后,受刺激区域TRPV1神经元被活化进而出现红肿等炎症症状,此时在受刺激区域附近检测到大量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IL-17以及CGRP(一种由TRPV1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注射Na+通道抑制剂、CGRP拮抗剂的小鼠均可使免疫反应显著减弱。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 CGRP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B . TRPV1的活化可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 C . 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D . 推测给小鼠注射抗IL-17抗体,皮肤炎症会加剧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