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绵阳月考) 自然状态下,成年鸡的体温维持在41.5±0.5℃。但雏鸡在孵化出壳后的7d内,自我调节体温的功能仍不完善,体温较低且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落地8~10d后,雏鸡的体温调节功能才逐步健全,体温可维持在稳定水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恒温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安静状态下,鸡用于维持体温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填一种器官名称)。在寒冷环境中,鸡会出现寒颤,这是(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2. (2) 雏鸡的体温显著低于成鸡,是因为雏鸡位于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且其分泌的(填一种激素名称)不足,间接导致促进产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
    3. (3) 某养鸡场员工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出现发热症状,这是因为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增加(填两种激素名称)的分泌,促进细胞代谢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H5N1灭活疫苗和H5N2灭活疫苗是常用的两种禽流感疫苗,请你以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对比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仅写出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 1. (2024高三上·徐州期末)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病毒引起机体产生1L-6引发炎症反应,IL-6可提高环氧化酶(COX)的活性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机体发烧。临床上常用皮质醇类似物地塞米松进行降温。皮质醇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并使体温调定点下调,其分泌受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感染病毒后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过程中机体热觉感受器兴奋 B . 使用地塞米松降温时,机体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产热小于散热 C . 皮质醇可能通过抑制IL-6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弱炎症反应 D . 长期服用地塞米松会导致机体皮质醇分泌增加,炎症反应减轻
  • 1. (2024高二上·扬州期末) 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 B . 排尿反射过程中,神经系统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都发挥作用 C . 血浆中Na+浓度升高或K+浓度降低,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D . 长时间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内环境会使内环境pH明显降低
  • 1. (2024高二上·扬州期末) TRPM8通道是一种冷敏感受体,广泛分布于皮肤和口腔中。薄荷中的薄荷醇也能激活TRPM8,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 B . 吃薄荷后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生理变化 C . 冷刺激以及TRPM8与薄荷醇结合后,都会使感觉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D . 若抑制人体TRPM8基因的表达,人体可能会表现寒冷反应下降而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
  • 1. (2024高二上·扬州期末) 胰岛中除了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之外还有胰岛D细胞等,它们的分泌物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图1表示几种胰岛细胞分泌物的相互关系,图2表示胰岛素原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胰岛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进一步加工形成胰岛素和C肽储存于囊泡中,以的方式分泌到内环境,据此可知,糖尿病患者可检测的含量作为反映胰岛合成胰岛素功能的指标。胰岛组织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
    2. (2) 图1中胰岛素以旁分泌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依次分别是(填“促进”或“抑制”)。除图示之外影响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信息分子还包括
    3. (3) 研究人员分别对不同人群的FBG(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C肽以及HbA1c(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进行监测,结果如下表。HbA1c不受短期血糖变化影响,可有效反映过去8~12周平均血糖水平。人体内C肽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在肾脏中被灭活、清除。

      项目

      健康组

      肥胖非糖尿病组

      糖尿病组

      糖尿病并发肾病组

      FBG/mmol•L-1

      4.48

      5.84

      8.21

      10.43

      餐后2h血糖/mmol•L-1

      4.91

      6.83

      12.83

      14.52

      C肽/μg•L-1

      2.45

      4.98

      0.92

      0.58

      HbA1c/%

      5.13

      5.8

      9.66

      11.42

      ①据表分析与健康组比较,肥胖非糖尿病组血糖水平变化幅度比糖尿病组小,但其C肽含量显著升高,医生通常对该类人群进行糖尿病风险警示,原因是

      ②相比直接检测血糖,选择HbA1c作为检测血糖的重要指标其优点是可排除等外界因素对血糖的影响,更好的反映(填“即时”或“长期”)血糖水平和慢性并发症风险。

      ③结合所给信息,请你推测糖尿病后期易并发肾病的原因可能是

  • 1. (2024高二上·盐城期末)  Ⅰ.B细胞是参与执行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其通过表面BCR-Igα/β复受体和BCR辅助受体(CD21)识别摄取抗原后,经抗原加工以抗原肽-MHCTI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B细胞表面,供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进而Th细胞也能对B细胞有激活作用,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体液免疫应答中,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是
    2. (2) 据图可知,抗原在B细胞中加工形成抗原肽,与MHCII形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分子,共同诱导产生T细胞活化信号①;通过Th细胞表面LFA-1和CD28与B细胞表面的分子分别结合,共同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信号②。
    3. (3) Th细胞活化也能促进B细胞活化。活化B细胞的信号①是,而通过表面CD40和1CAM-1分子与分子分别结合,可诱导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②,使B细胞活化,同时在活化的等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II.动物体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调节体温,如图1,图中字母表示器官或组织细胞,数字表示途径。图2为生活在寒冷地带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BAT细胞中,线粒体内膜上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而UCP-1蛋白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

        

    4. (4) 上述图中,A代表的组织细胞是。持续的寒冷环境中,动物体调节机体产热的主要途径是。(用图1中数字编号表示)
    5. (5) 高血糖使胰岛B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强,引起细胞中ATP/ADP的值(填“升高”或“降低”),K+通道关闭,Ca2+通道打开,内流的Ca2+作用于包裹胰岛素的囊泡,通过加速囊泡向细胞膜移动,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种降血糖的调节方式为
  • 1. (2024高二上·盐城期末)  研究发现位于下丘脑的PO/AH区存在着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图甲表示感染某种病原体后,机体发热不同时期的体温和调定点的变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Ⅱ段,体温调定点升高,但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 图中Ⅲ段,汗腺分泌量增大,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量增加 C . 人体在发热初期但未达到新调定点时,此时人体会觉得较热 D . 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以增加机体的产热量
  • 1. (2023高三上·长沙期末) 下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的模式图。A端表示流入器官的血液,B端表示流出器官的血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A端为肺动脉,B端为肺静脉,则B端血液中的CO2浓度低于A端 B . 若该器官是胰腺,则饥饿状态下B端血液中的血糖含量高于A 端 C . 若该器官是肾脏,则B端血液中的尿素浓度低于A 端 D . 若该器官是小肠,则餐后半小时B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于A 端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月考) 如图是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的实现

    A . 一项 B . 二项 C . 三项 D . 四项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月考)  某研究小组欲研究X神经元对水平衡调节的作用,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激活X神经元的小鼠模型,采用三组模型小鼠进行实验,开始光刺激后,分别测量15 min内的饮水量,结果如图所示(“+”表示进行相应处理;“—”表示未进行相应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M1组48h限水处理会增大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B . 光刺激X神经元有利于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形成渴觉 C . 推测给予M1组光刺激后小鼠的水摄入量会增加 D . M3组小鼠摄入大量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减少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6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