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兴文开学考)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B . 淋巴液中的物质进入血浆中,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C . 肾小球肾炎会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D . 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机体就可维持稳态
  • 1. (2024高二下·炎陵开学考)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B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淋巴回流受阻均会出现组织水肿 C . 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D .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1. (2024高二下·炎陵开学考) 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 3、4分别是(   )

    A . 消化、循环、泌尿、呼吸 B . 循环、呼吸、泌尿、消化 C . 呼吸、泌尿、循环、消化 D . 消化、泌尿、呼吸、泌尿
  • 1. (2024高三下·长沙月考) 为了探究血浆pH值维持稳定的机制,某同学模拟人体血浆内改变pH的碱性物质设计实验:①为蒸馏水组,②为血浆组,每组滴加20滴0.1mol/LNaHCO3溶液,分4次滴加,每滴加1次测量1次因变量并记录,每组因变量各测4次。有人对其实验设计进行了评价,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
    A . 本实验对照组方案设计合理,能达到实验目的 B . 该实验设计不合理,每组的因变量应测5次 C . ①组的实验现象是pH变化明显 D . 本实验需要严格控制自变量,无关变量保证相同即可
  • 1. (2024高二下·清远月考) 在太空失重环境中,体液的分布更加均匀,上半身的体液会相对增多,这就导致了航天员脸部的浮肿。因此,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后必须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排尿的频率等方式来缓解脸部浮肿的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饮食方面可以多摄入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B .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C . 静脉注射白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 D . 组织水肿、血红蛋白含量降低都是患者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的病症
  • 1. (2023高三上·龙岗月考)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则它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B . 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则该免疫活性物质、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信息分子 C . 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换为甲状腺细胞,则图中表示的激素可能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D . 若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则二者可作用于神经系统
  • 1. (2024高二下·惠东开学考)  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人吃了酸性或碱性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B . 给长期卧床的乳酸中毒患者静脉注射合适浓度的NaHCO3溶液 C . 给高烧病人增加衣物“捂汗”,从而降低患者体温 D . 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1. (2023高二上·蚌埠月考)  下列关于病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一次性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B . 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C . 高原地区人体血红蛋白含量高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 D . 风寒感冒说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1. (2023高二上·合肥期末)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B .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 C . 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 D .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1. (2024高一上·汕尾期末) 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概念的内涵不断充实。下列稳态的表现属于分子水平的是( )
    A .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的稳态 B . 心脏活动(血压、心率)的稳态 C .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 D .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