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贵阳模拟)  肿瘤细胞可以表达CD47蛋白,并与吞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a(SIRPa)结合,向吞噬细胞发出“别吃我”的信号,以逃脱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阻断CD47/SIRPa信号,有望恢复吞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利用外源DNA、质粒制备含CD47基因的重组质粒。如图为含CD47基因的外源DNA、质粒的有关信息,EcoRⅠ、BamHⅠ、SalⅠ、XhoⅠ均为限制酶,Kan'、Tc'分别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四环素抗性基因。

      ①为了形成合适的重组质粒,应该选用BamHⅠ、XhoⅠ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和质粒DNA,原因是:a、;b、

      ②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成功率很低,需经筛选才能获得导入成功的受体细胞。结合图所获得的重组质粒分析,所选受体细胞应具备条件。

    2. (2) 如图是利用上述基因工程获得的CD47蛋白制备相应单克隆抗体及相关治疗效果检测实验过程。

      ①图中获得细胞A的器官通常是

      ②图中过程b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答出一点)

      ③图中“筛选”一般需要进行两次,目的依次是:第一次,第二次

      ④如图中共同培养吞噬细胞和肿瘤细胞,在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CD47抗体,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吞噬指数与吞噬细胞所吞噬的肿瘤细胞数量成正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对临床治疗肿瘤有何指导意义?

  • 1. (2024高三下·黔西模拟)  科学家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利用胰岛B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利用工程菌获得胰岛素。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利用胰岛B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需要酶。
    2. (2) 基因工程中的核心工作是,该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
    3. (3) 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人胰岛素过程中使用的质粒及目的基因的部分结构。

      在设计PCR引物时最好添加限制酶的识别序列,选择依据是

      经GenBank检索后,得知胰岛素基因左端①处的碱基序列为—GCATTCTGAGGC—,则其中一种引物设计的序列是5'—3'。

  • 1. (2024高三下·关岭模拟) 科研人员构建了可表达GM-CSF(一种细胞因子)的重组质粒,以增加白细胞数量,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GM-CSF,满足临床需求。M-CSF基因及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利用PCR技术扩增CM-CSF基因时,需要在引物上添加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同时也便于与质粒正确连接。
    2. (2) 质粒和GM-CSF基因结合形成的重组质粒在受体细胞中能够稳定存在并发挥作用,在CM-CSF基因的首端必须具有,其作用是
    3. (3) 筛选已导入GM-CSF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先将大肠杆菌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从获得的菌落中取菌体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若(填“有菌落生长”或“无菌落生长”),则获得的培养物符合要求。
  • 1. (2024·贵州模拟)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干扰病毒复制作用的糖蛋白,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1993年,我国批准生产重组人干扰素α—1b,它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指
    2. (2) 利用基因工程将干扰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可获得产生干扰素的工程菌。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是基因工程的重要一环。质粒是一种常用于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运载体,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酶有,重组质粒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
    3. (3) 科学家通过发酵工程大量培养具有干扰素生产能力的大肠杆菌细胞,从而生产大量的干扰素,在发酵过程中,除需观测发酵条件外,还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4. (4) 干扰素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干扰素分子中的第十七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丝氨酸,则在—70℃的条件下,干扰素可以保存半年。请你据此事实,阐述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获得上述耐保存的干扰素的基本思路:
  • 1. (2024·贵州模拟)  由C基因编码的C蛋白和V基因编码的V蛋白均能特异性杀死玉米害虫,这两种蛋白的结构和作用原理不同。现利用C—V融合基因和如图所示载体,获得具高抗虫性的转基因玉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构建含有C—V融合基因的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 . 载体中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农杆菌的转化进入玉米细胞 C . 在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检出C—V基因就说明培育成功 D . 以单转C基因玉米为食比以该玉米为食的害虫更易产生抗性
  • 1. (2024·贵州模拟)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表达量不足是目前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植物疫苗时存在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启动子的串联能增强外源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拟构建含有两个35s启动子(35s启动子是花椰菜花叶病毒的一种强启动子)串联的转基因苜蓿。一个35s启动子包括1个A区和2个B区。图甲表示35s启动子及其附近区域分布的限制酶识别位点,已知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得到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图乙表示待转入第二个35s启动子的重组质粒的构成组件及其上的限制酶识别位点。

    1. (1) 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35s启动子,PCR技术的原理是,此技术设计引物很关键,引物是。利用此技术扩增的35s启动子可以在PCR扩增仪中自动完成,完成以后,常采用来鉴定PCR的产物。
    2. (2) 根据限制酶识别位点,为了让第二个35s启动子准确串联在待转入的重组质粒上,应选择限制酶切割图甲的DNA片段。
    3. (3) 为了筛选出正确串联了两个35s启动子的新重组质粒菌落,研究人员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平板类型丙和丁加入的抗生素分别是,得到①②③三类菌落,其生长状况如下表(+代表生长,-表示不生长)。根据表中结果判断,应选择的菌落是(填“①”“②”或“③”)类。若新获得的转基因苜蓿中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大幅增加,可以说明串联两个35s启动子能

      平板类型

      甲:无抗生素

      +

      +

      +

      乙:卡那霉素

      -

      -

      +

      丙:?

      -

      +

      +

      丁:?

      -

      -

      +

  • 1. (2024高三下·广州模拟)  人乳铁蛋白(hLTF)是一种铁结合的糖蛋白,具有抑菌、提高免疫力等重要功能。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能生产hLTF的奶牛,从牛奶中分离提纯hLTF,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原核生物中获取的质粒不适用于直接构建真核生物的表达载体,其启动子需要进行替换才有可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主要原因是
    2. (2) 研究人员采用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来替换pA 质粒中的部分序列,再拼接hLTF 基因,最终形成pW2-hLTF 重组质粒,过程如下图:

      注:Nrul、Mlul和Notl是三种限制酶,图中表示相应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pA、pW1、pW2和pW2-hLTF表示不同阶段的质粒。

      通过PCR 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终止子和hLTF 基因时,均需引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以便剪接到质粒的指定位置。据图分析,PCR 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所需的两种引物应分别包含(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将修饰后的hLTF基因插入到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后,不一定能获得所需要的基因表达载体,原因是

    3. (3) 经检测筛选所获得的基因表达载体pW2-hLTF通过的方法导入到奶牛的受精卵细胞中,以获得能产生hLTF 的转基因奶牛。
  • 1. (2024高三·广东模拟) 某种病毒可通过其S蛋白和RBD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是宿主抗体的重要作用位点。下图是科研人员利用该病毒S蛋白基因和RBD蛋白基因,研制该病毒双抗原疫苗的技术路线。

    1. (1) PCR扩增时,需在催化下,在两种引物的端进行DNA链的延伸,获得扩增产物。
    2. (2) 为使S-RBD基因能与pX质粒相连接,并在工程菌中表达时先合成S蛋白,则PCR过程中,应在引物1的5'端添加的限制酶序列是
    3. (3) 将重组pX质粒导入工程菌前,需用钙离子处理工程菌,使其处于一种的生理状态,便于重组质粒的导入。
    4. (4) 在工程菌的筛选时,可先后用两种抗生素进行影印培养实验(即先将工程菌接种到培养基A上,待长出菌落后使用无菌的绒毡布压在培养基A的菌落上,带出少许菌种,平移并压在培养基B上),则培养基A上应添加的抗生素为(填“青霉素”或“四环素”)。若培养基B中有存活的菌落,则这些菌落的细胞内(填“含”或“不含”)S-RBD基因。鉴定pX质粒和重组pX质粒是否导入工程菌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1. (2024高三·广东模拟)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苏云金杆菌的Bt基因导入棉花细胞获得抗虫棉,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提高棉花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农杆菌转化法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相同 B . 苏云金杆菌和棉花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 . 农杆菌转化法一般需要农杆菌的Ti质粒作为表达载体 D . 由该种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棉无法将抗虫基因遗传给子代
  • 1. (2024高三·大亚湾模拟) DNA双链断裂(DSB)是真核生物中一种严重的DNA损伤形式,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相关机制修复DSB。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改变遗传信息的情况,例如丢失DNA上的甲基化信息(表观遗传信息改变)或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对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已知DSB可以导致生物个体衰老,但相关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I-PpoI酶处理DNA可导致DSB,作用机理见图1。I-PpoI酶由I-PpoI基因编码,能够识别主要存在于非编码区(DNA中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的序列5'-CTCTCTTAAGGTAGC-3' , 使第9位A与第10位G之间的键断开,据此可知该酶属于酶。科学家选用该酶诱发DSB,可以尽量减少带来的影响。

    2. (2) 为了探究DSB是通过表观遗传信息改变还是基因突变导致衰老,科学家以小鼠作为研究材料进行相关实验。该实验的流程大致如图2:

      ①在实验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I-PpoI基因导入到小鼠细胞中,诱导表达后需通过法检测细胞内是否产生I-PpoI酶。若产生I-PpoI酶,则会导致实验组小鼠发生信息的变化。表观年龄是根据整个基因组有多少碱基失去了原有的甲基作为测量依据。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表观年龄应

      ②若实验结果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且当实验组出现明显的衰老表型时,对照组依然保持年轻的状态,则证明DSB引起的表观遗传变化导致衰老。

      ③若出现上述实验结果,科学家还需要对实验组小鼠进行基因治疗,使其恢复年轻时的表观遗传信息。若,则能确立表观遗传变化与衰老之间的因果关系。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2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