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江北期中) 小麦种子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或a控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或b控制),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用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所得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
    性状 毛颖 光颖 抗锈病 感锈病
    植株数目 102 100 153 49
    1. (1) 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2. (2) 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丁的基因型是
    3. (3)  F1形成的配子有种,比例为
    4. (4) 丙和丁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光颖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1. (2024高三下·贵阳模拟) 某植物的雄性不育(以下简称不育)性状受细胞核基因D控制,矮秆性状受细胞核基因M控制。科研人员利用不育植株甲与矮秆植株乙杂交,培育了基因D与M紧密连锁的品种丙,丙与高秆品种杂交,后代中矮秆个体全为不育,高秆个体全为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因此在杂交育种时,具有的优点是
    2. (2) 让甲植株与乙植株杂交,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杂交后代总是分离出50%可育株和50%不育株,出现该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是
    3. (3) 将丙植株与高秆品种杂交时,后代中偶尔会出现矮秆可育植株和高秆不育植株,推测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4. (4) 将可育基因S导入丙幼胚细胞,发育的植株表现为矮秆雄性可育,某研究小组推测S基因导入植株后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能存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请设计实验探究S基因所在位置(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

      实验思路:让导入S基因的植株进行自交,并统计自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关系。

      实验结果及结论:

  • 1. (2024高三下·贵阳模拟)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黄色、白色两种类型,叶形有椭圆形、圆形两种类型。用纯种的甲植株(黄花椭圆形叶)和乙植株(白花圆形叶)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花椭圆形叶:黄花圆形叶:白花椭圆形叶:白花圆形叶=27:21:9:7.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控制该植物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 花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叶形中的显性性状不能确定 C . 该植物的叶形性状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D . 只考虑叶形这一对相对性状,F2圆形叶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1:3
  • 1. (2024高三下·楚雄模拟) 野生型果蝇为灰体,常见的隐性突变体有黄体(aa)、黑体(bb)和黑檀体(ee),其中基因e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黄体、黑体及黑檀体四种纯合果蝇品系进行杂交实验。

    实验一:野生型果蝇(♂)与黄体果蝇(♀)杂交,F1中黄体(♂):野生型(♀)=1:1;

    实验二:野生型果蝇与黑体果蝇杂交得F1 , F1自由交配,F2中野生型:黑体=3:1;

    实验三:黑檀体果蝇与黑体果蝇杂交,F1全为野生型,F1相互交配,F2雌雄个体中均为野生型:黑体:黑檀体=3:1:1。

    不考虑变异及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中F1黄体雄果蝇和野生型雌果蝇杂交,F2中黄体果蝇占
    2. (2) 由实验二可知,基因b位于染色体上。由实验三可知,基因b和基因e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F2只出现三种表型的原因是
    3. (3) 已知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这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长刚毛与短刚毛(M、m)、长翅与截翅(N、n)各由一对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利用纯合红眼短刚毛长翅雌果蝇与白眼长刚毛截翅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得F1 ,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 , F2中刚毛长度与翅型的表型及比例为长刚毛长翅:长刚毛截翅:短刚毛长翅:短刚毛截翅=9:3:3:1。

      ①科研人员认为M、m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②若仅考虑翅型和眼色,亲本基因型为,F2中白眼截翅果蝇所占的比例是

  • 1. (2024高三下·昆明模拟)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野生型是高茎。科学家利用野生型植株进行诱变育种,分别培育出了矮茎突变体1和矮茎突变体2,每种突变体只涉及1对等位基因。为研究相关基因的遗传规律,学习小组利用纯合野生型植株甲、突变体1和突变体2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F1自花传粉得到F2


    P

    F1

    F2

    杂交实验①

    植株甲×突变体1

    高茎

    高茎:矮茎=3:1

    杂交实验②

    植株甲×突变体2

    高茎:矮茎=1:1

    -

    杂交实验③

    突变体1×突变体2

    高茎:矮茎=1: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高茎基因突变为矮茎基因后,基因中的碱基数量变化情况是(填“增加”“减少”“不变”或“无法确定”)。
    2. (2) 如果控制野生型高茎的基因为D,矮茎突变体1和矮茎突变体2所涉及的突变基因分别为D1和D2 , 且D2对D、D1为显性,D对D1为显性,则突变体1的基因型是,突变体2的基因型是,杂交实验③的F2中高茎所占的比例为
    3. (3) 如果突变体1和突变体2所涉及的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且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是高茎,其余基因型的植株均为矮茎。请以杂交实验③的F1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上述非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4. (4) 根据野生型植株可诱变为突变体1和突变体2分析,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是随机性和
  • 1. (2024·昆明模拟) 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下图。某研究小组用白花雄株与纯合粉花雌株杂交得到F1 , 再让F1中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

    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 (1) 从上图可知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是
    2. (2) 若F1全为红花,F2中红花∶粉花∶白花=9∶3∶4,据此判断,这两对基因(“一定”或“不一定”)都位于常染色体上,A基因和B 基因是(填“同源染色体” 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若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F2白花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3. (3) 若F1中雌株全为红花,雄株全为粉花,F2中红花∶粉花∶白花=3∶3∶2,据此判断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是,为验证该结论,选取F2中一株红花雌株和一株红花雄株杂交,若实验结果为,则证明该结论正确。
  • 1. (2024高三下·曲靖模拟) 以果蝇为材料的研究几乎从始至终引领着生命科学,基于果蝇的研究成果至今已三度获得诺贝尔奖。现有四个纯合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③、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情况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品系

    隐性性状

    黑身

    残翅

    无眼

    对应染色体

    1. (1) 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具有(答两点)等优点,摩尔根等人绘出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是
    2. (2) 已知果蝇有眼对无眼为显性性状,请在表中品系①~④选取合适的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验证这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而不是X染色体上,你的设计思路是(写出思路即可)。
    3. (3) 研究灰身/黑身、长翅/残翅这两对相对性状时,用品系②和品系③杂交得到的F1随机交配,则F2的表型及其比例是,根据该比例(填“能”或“不能”)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表中应选择的杂交品系是
  • 1. (2024高三下·大理二模) 燕麦颖片颜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黑颖)、乙(黄颖:AAbb)、丙(白颖)三个纯合品系的燕麦,为研究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P

    F1表型及比例

    F1自交得F2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是黑颖

    黑颖:黄颖=3:1

    实验二

    丙(♀)×乙(♂)

    全是黑颖

    黑颖:黄颖:白颖=9:3:4

    1. (1) 科研人员依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上述燕麦颖片颜色性状的基因不位于线粒体中,理由是
    2. (2) 控制燕麦颖片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
    3. (3) 实验二中亲本丙的基因型为,F2中黄颖与白颖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颖个体的概率是
    4. (4) 若要确定实验二F2中某一黄颖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写出最简便的实验设计思路:
  • 1. (2024高三下·云南模拟) 大麦(2n=14)的雄性可育(Ms)对雄性不育(ms)为显性,茶褐色种皮(R)对黄色种皮(r)为显性,两对基因之间无染色体互换。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品系,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其中,甲品系是育种工作者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出的体细胞中含一条额外染色体的新品种(2n+1=15)。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乙品系大麦的雄性育性和种皮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2. (2) 甲品系在减数分裂Ⅰ前期联会形成个四分体和一条额外染色体,额外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因此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
    3. (3) 甲品系通过自花传粉得到的子代中,约70%是黄色种皮雄性不育个体,30%是茶褐色种皮雄性可育个体。研究发现,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含有额外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且参与受精的卵细胞基因型及比例为。请从图示的三种品系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上述卵细胞的种类及比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 1. (2024高一下·施秉期中) 生物兴趣小组重复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选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yyRR)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2豌豆也出现了9:3:3:1的性状分离比。理论分析杂交实验的F2黄色圆粒豌豆中不能稳定遗传豌豆的数量占比是( )
    A . 8/9 B . 3/4 C . 1/16 D . 1/2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8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