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X在顺浓度梯度下可将Na+转运进入细胞,同时可借助膜两侧Na+浓度差的势能将葡萄糖逆浓度运输到小肠上皮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Na+浓度差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没有影响 B . 核糖体合成X后直接由囊泡将其运输至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 C . Na+和葡萄糖均由X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两者的运输方式相同 D . 虽然X既可转运Na+又可转运葡萄糖,但其在转运物质时仍具有特异性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滨藜是一种耐盐植物,当处于高盐环境中时,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使Na+进入液泡;同时激活S蛋白,将Na+排出细胞,从而使细胞质中Na+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缓解蛋白质变性。其耐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Na+通过N蛋白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 Na+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不与通道蛋白结合 C . S蛋白激活过程受到抑制会影响滨藜的耐盐能力 D . 与普通植物相比,滨藜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对较低
  • 1. (2024高三·贵阳模拟)  在线粒体中发生的细胞呼吸生成H2O的过程,伴有H+经蛋白复合体Ⅳ从内膜基质侧跨膜泵至内外膜之间的膜间腔,以维持一个强大的H+浓度梯度。H+经线粒体的ATP合成酶复合体运输过程中促使ATP合成,同时发生质子漏(H+不通过ATP合成酶复合体而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脂双层回到基质),质子漏发生过程中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线粒体中合成ATP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 B . H+进出线粒体内膜的运输方式不同,但运输载体却相同 C . 人在打寒战的过程中线粒体内质子漏的速率可能会减小 D . 线粒体内膜上反应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的多于以热能的形式释放的
  • 1. (2024高三下·关岭模拟) 在心肌细胞内有一种特殊的内质网—肌质网,该内质网膜上的Ca2+—ATP酶(催化ATP水解并运输Ca2+)具有维持细胞质基质中较低Ca2+浓度的作用。研究发现,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心肌缺氧会导致心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心肌细胞内能与Ca2+—ATP酶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只有Ca2+ B . 人进行剧烈运动时,Ca2+—ATP酶运输Ca2+的能力可能会下降 C . Ca2+—ATP酶在运输Ca2+时,Ca2+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D . 肌质网膜控制物质进入肌质网腔,能体现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 1. (2024·贵州模拟)  研究发现,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如图表示了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图中A是载体蛋白,每次转运葡萄糖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B . 若图中①过程消耗能量,则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可能是胞吞 C . 图中②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D . 有氧条件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产生的ATP比正常细胞多
  • 1. (2024·贵阳模拟) 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有氧呼吸受阻,ABC转运蛋白完成转运过程的速率会受到影响 B . ABC转运蛋白可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C . Cl-和氨基酸依赖同一种ABC转运蛋白跨膜运输 D . ABC转运蛋白可提高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速度
  • 1. (2024高三下·韶关模拟) 下列有关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是验证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分布的良好材料 B . 加入呼吸抑制剂会影响其对葡萄糖的吸收 C . 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NADH与O2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 D . 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
  • 1. (2024高三·广东模拟) 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发出许多分支,神经末梢在接近肌细胞处失去髓鞘,以裸露的轴突末梢分布于骨骼肌细胞表面并深入突触凹沟槽。这种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细胞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神经—肌肉接头,如图所示。接头后膜的表面还分布有分解乙酰胆碱(ACh)的胆碱酯酶,图中AP表示动作电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示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结构。接头后膜是,它形成许多小凹褶的生理意义是
    2. (2)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是:当运动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引起接头上的Ca2+通道开放。Ca2+(填“顺浓度梯度”或“逆浓度梯度”)进入轴突末梢,促使突触小泡前移,突触小泡与接头前膜融合,其中所含的ACh分子以的方式释放至接头间隙。ACh分子扩散至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后引起通道构型改变,使通道开放,从而引起,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兴奋。据图分析,ACh起作用后的去向是。若胆碱酯酶在有机磷农药的作用下失活引发的结果是
    3. (3)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只能从接头前膜传递到接头后膜,原因是
  • 1. (2024高三·广东模拟) 如图所示,在小肠腔面,细胞膜上的蛋白S有两个结合位点:一个与Na+结合,另一个与葡萄糖分子结合。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分子也随之进入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在蛋白S的协助下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B . 小肠上皮细胞基膜上Na+—K+泵的功能是催化ATP水解,运输Na+、K+ C . 蛋白S作为载体,既能运输葡萄糖,又能运输Na+ , 说明载体运输不具有专一性 D . Na+—K+泵使膜内外Na+浓度趋于一致,以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 1. (2024高三下·广州模拟)  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下图为核孔复合体参与的三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只有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B . 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可看作是被动运输 C . 以丙方式进入细胞核的物质的运输速度,会受相应的受体浓度的制约 D . 解旋酶、RNA聚合酶和染色质等均可经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5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