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赣州期中) 近年来,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污染、土壤退化、土壤和水源重金属超标、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回答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及保护的相关问题:
    1. (1) 水华发生过程中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导致水中鱼类以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进一步恶化,此过程属于(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2. (2) 轮船活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长江受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在长江江豚体内比在其他低营养级生物体内更多的原因是,这也是造成江豚死亡的原因之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是长江保护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保护措施属于保护,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3. (3) “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某地区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藻一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如图1、2所示。

      图1                       图2

      ①通过检测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结合图1和图2分析,养殖区表层海水CO2相对含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此外,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了有机物沿传递,增加了有机碳的储存;同时由图可知,贝类还可通过来减少海水中的CO2

      ②“藻一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助力实现“碳中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

  • 1. (2024高二下·赣州期中)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赤松茸接种在用秸秆加工成的栽培基料上,推测其属于分解者 B . 该模式遵循了循环原理,减少了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C .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D . 该模式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 1. (2024高二下·盐田月考)  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循环原理 B . 在玉米田中合理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 C . 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 . 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 1. (2024高二下·深圳月考)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战略是实现社会生态转型的重要推手。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中和失衡不仅会导致温室效应,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2. (2) 碳循环发生在之间,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
    3. (3) 我国政府从1983年就开始在农村推广沼气工程。将牲畜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不仅可以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通过,进而被植物吸收。从能量角度分析沼气工程的意义是
    4.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多种多样的绿色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其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明显大于它的价值。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一般多选择本地物种的原因有(答出一点即可),“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涉及生态工程的原理。
  • 1. (2024高三·茂名模拟)  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混杂地区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持续推进面向生态修复的“最后一公里”,某团队对珠三角河网区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开展生态修复实践,相关调查结果见下表:

    生境类型

    群系类型

    物种

    种数

    生活型

    乡土属性

    乔木

    灌木

    草本

    乡土植物占比

    外来入侵植物占比

    滨水

    落羽杉群系

    220

    56

    27

    128

    57.08%

    5.94%

    农田

    木瓜+芭蕉群系

    113

    32

    25

    52

    44.25%

    5.31%

    坑塘

    构树+芭蕉+象草群系

    99

    26

    3

    66

    45.45%

    10.10%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滨水生境内非洪泛区完整的乔灌草复层群落可以为鸟类和昆虫创造条件,所以物种组成比洪泛区的丰富。
    2. (2) 生态工程中遵循的原理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局,而植物常常优先选取本土植物的原因是
    3. (3) 据表分析,最容易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的生境类型是,原因是
    4. (4) 调查发现塘基变窄、基面荒废,河涌落羽杉群系单一,农田植物层更替周期短是导致“坑塘—河涌—苗圃”区域生态固碳功能和生物友好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态改造修复过程中可通过措施改善此问题。
  • 1. (2024高二下·吉林期中)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赤松茸接种在用秸秆加工成的栽培基料上,推测其属于分解者 B . 该模式遵循了循环原理,减少了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C .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D . 该模式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 1. (2024高三下·湛江模拟)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分为梅梁湖湖区、东太湖湖区、贡湖湖区等多个湖区,湖中浮游生物种类丰富。浮游甲壳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摄食藻类,同时又是许多鱼类的重要食物。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浮游甲壳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2. (2) 科研人员分别在梅梁湖湖区和东太湖湖区采样,统计分析两个湖区的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以及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结果如图 1 和图 2 所示。梅梁湖湖区的浮游甲壳动物密度明显高于东太湖湖区的,其原因主要是。若挺水水生植物大量生长,则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会(“升高”或“降低”)。

    3. (3) 随着太湖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太湖的富营养化也逐渐加重。科研人员根据其他地区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向太湖引种高等挺水水生植物和鲢鱼、鳙鱼等鱼类,通过相互之间的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自发构成有序的整体,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同时还需要应用太阳能水生修复系统改善太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其目的是
  • 1. (2024高二下·鹤山月考)  稻田养蟹模式因操作简单、经济效益显著,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稻田为河蟹提供遮蔽活动空间和丰富的天然饵料,河蟹为稻田中耕松土、除虫、除草,且它们在田间的活动能促进水稻充分吸收养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稻田中的河蟹和水稻是一种原始合作关系 B . 稻田养蟹模式促进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循环利用 C . 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 D . 养蟹的数量不能超过稻田承载力的限度
  • 1. (2024高三下·昭通模拟) 近年来,昭通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出了丰硕成果。关于建设“生态昭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对黑颈鹤的就地保护 B . 赤水河治理过程中选种了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 .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生活废水处理等措施能有效减小人类的生态足迹 D . 退耕还林减弱了人类对自然演替方向的干扰作用
  • 1. (2024高三下·云南模拟) 大理洱源东湖生态修复区通过回植水生植物海菜花,投放大理裂腹鱼等措施,使其物种丰富度等明显提升,修复效果显著。回答下列问题。
    1. (1) 修复区内的海菜花等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理由是。在修复过程中,需要考虑引入水生植物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原理。
    2. (2) 为了使东湖水体中的氮、磷等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需及时打捞衰败植株,原因是
    3. (3) 在投放大理裂腹鱼时,需要考虑等对环境容纳量的影响,避免因投放不当而引起生态系统失衡。
    4. (4) 随季节变化,该修复区的外貌和结构也有所变化,原因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