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邵阳期中)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表示作用,乙图表示作用。
    2. (2) 甲图中的物质A是,该物质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能为光合作用的(填“光”或“暗”)反应提供能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水、光照强度等。
    3. (3) 乙图中的物质B是(第一阶段的产物),序号④发生的场所在,序号①和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 1. (2024高二下·邵阳期中)  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 . 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升高 B .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C .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D . 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不变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密闭小室内的CO2含量在实验过程中充足,光照不影响温度变化)。一段时间后测定植株单位时间内的气体释放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

    1. (1) 图乙中,cd段植株释放的气体是。限制ab段气体释放速率增大的因素是
    2. (2) 若将图甲中的白光源替换成绿光重复实验,则图乙中的c点将会向移动。
    3. (3) 经测量图乙中H=1.5,I=4,J=5。当长期处于光源距离为a且每天仅光照6h时,推测植物(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4. (4) 在强光条件下,植物吸收的光能若超过光合作用的利用量,过剩的光能可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即出现“光抑制”现象。某同学查阅资料后假设植物叶绿素b缺失能减弱光抑制现象。现有某野生型植株和叶绿素b缺失突变体,请用图甲装置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观点。

      实验步骤:

      ①取图甲装置若干个,均分为两组并编号A、B。

      ,分别放入A、B组装置中。

      ③将所有装置置于(填图乙字母)范围内的相同光源距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环境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测量各装置中

      预期结果: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探究萌发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及其产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装置无需设置对照,而乙装置和丙装置都需要设置对照 B . 甲装置中的保温瓶不能散热,所以温度计读数会一直升高 C . 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D . 若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萌发种子产生了CO2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下列关于酶与ATP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②酶具有高效性,因为其降低反应物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③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即无关变量

    ④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⑤真核细胞中合成酶的场所可能是核糖体或细胞核

    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同一种酶的活性并绘制曲线图

    ⑦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一样

    A . 1项 B . 2项 C . 3项 D . 4项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洋葱可食用的部分为鳞片叶,其管状叶可进行光合作用。以洋葱为材料开展相关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将洋葱鳞片叶研磨,制备匀浆,加入斐林试剂充分摇匀后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B . 用层析液提取并分离管状叶的光合色素,可得到4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 C . 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用0.3g·mL-1的蔗糖溶液处理,原生质层体积变小并与细胞壁分离 D . 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处理,可动态监测染色体的移动变化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艾弗里及其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破碎后,设法除去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然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R型菌+R型菌的培养基R型菌+S型菌

    实验乙: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R型菌+R型菌的培养基R型菌+S型菌

    实验丙: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R型菌+R型菌的培养基R型菌+S型菌

    实验丁: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RNA酶+R型菌+R型菌的培养基R型菌+S型菌

    实验戊: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DNA酶+R型菌+R型菌的培养基R型菌

    回答下列问题:

    1. (1) R型菌与S型菌在细胞结构上的差别主要是。实验甲能说明
    2. (2) 实验利用酶的特性去除部分化学物质,这种控制自变量的原理是。该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填“相同”或“不同”)。
    3. (3) 实验甲、乙、丙和丁的结果能说明
    4. (4) 实验戊未出现S型菌的原因是,从而证明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生命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辛格和尼科尔森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B .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 .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 D . 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科研人员以富含纤维素的农业残渣(秸秆)为原料,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面包酵母,使其表面携带相关酶,可同时高效生产人工淀粉和单细胞蛋白,部分生产工艺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纤维素转化为淀粉的物质基础是两者的组成单体相同 B . 纤维素与淀粉的转化途径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C . 葡萄糖在酵母细胞内须转化为氨基酸才能形成蛋白质 D . 调控发酵的温度或pH可改变酶的活力,从而影响产物的生成速率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缺镁是导致植物叶片黄化的主要原因。为探究缺镁对龙眼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CO2(填场所)被固定成C3 , 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的
    2. (2)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条件下检测的是龙眼叶片的(填“总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
    3. (3) 当光照强度为0时,实验结果说明缺镁造成的影响是。缺镁会影响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会使得植株对光的吸收量显著减少。
    4. (4) 当光照强度为800μmol·m-2·s-1时,检测两组龙眼叶片的气孔相对开度和叶肉细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推测,缺镁导致叶肉细胞间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