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诸暨月考) 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 . 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 . 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 . 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 1. (2024高二下·诸暨月考) 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 .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 . 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 . 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 . 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 1. (2024高二下·定海月考)  如图曲线表示某动物迁入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a点表示当地气候变化引起的种群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如该动物不利于草原生产,则防治时应控制数量在AB段 B . C点、F点种群种群数量相当,则年龄组成类型相同 C . a点气候变化不利于该种群生存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 D .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
  • 1. (2024高二下·定海月考)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人口数据(单位:万人),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总人口

    男性

    女性

    出生

    死亡

    出生率

    死亡率

    16~59岁

    60岁及以上

    65岁及以上

    140967

    72032

    68935

    902

    1110

    6.39‰

    7.87‰

    86481

    29697

    21676

    注: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达到总人口的14%时,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达到20%时,即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A . 统计人口数量应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 B . 据表可知我国已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C . 据表可知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直接影响出生率 D . 202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 1. (2024高二下·定海月考)  如图,生态学家提出群落的演替可能存在三种模型:(a)促进模型: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物种改变了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自身的生存,而促进了后来其他物种的繁荣;(b)忍耐模型:物种的替代取决于物种的竞争能力,先来的机会种在决定群落演替上并不重要:(c)抑制模型: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得后者难以入侵或者繁荣。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促进模型中物种的替代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演替的方向是可预测的 B . 忍耐模型认为顶极群落中存在的优势种竞争能力强,占有的生态位多 C . 抑制模型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先到种会占有绝对优势,群落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 D . 三种模型中,抑制模型可以更好的解释裸岩演替成森林的过程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甲草地的蜥蜴体型较大,以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乙草地的蜥蜴体型稍小,以植物叶片果实为食。两种蜥蜴均能稳定遗传,但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体型大小是蜥蜴发生适应性突变的结果 B . 食性不同并不利于蜥蜴对环境的适应 C . 不同蜥蜴种群性状差异与隔离有关,与选择无关 D . 两种蜥蜴没有生殖隔离现象,仍属于同一物种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某地森林经被破坏后的植被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地区发生初生演替,植被总数不断变多 B . a时刻,植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 C . b时刻,乔木阳光等资源竞争中最具优势 D . c时刻,草本植物可能已经完全灭绝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某草地上的野山羊种群近30年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1—5年,山羊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 B . 5—10年,山羊种群数量开始不断下降 C . 10—20年,山羊种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D . 近30年中,山羊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两个方面,其中均匀度代表群落中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各物种的数量越平均,均匀度越大)。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分别对一片弃管的玉米田和野草地进行了土壤小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请完善实验思路,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完成相关实验分析讨论。
    1. (1) 实验思路

      ①制定取样和调查方法: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采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②取样和记录:选择取样地点,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使用取样器获取(填“土壤表层”、“表层下方”或“土壤深层”)的土样,并将其倒入塑料袋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等信息。

      ③采集小动物:在实验室,从土样中直接挑拣采集体型较大的动物,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法采集。

      ④分类和计数:可借助有关的动物检索表查清小动物的名称或分类,并统计

    2. (2) 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3.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①玉米田是人工群落,其不同土层中分布的小动物种类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相比野草地,玉米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大小分别是,与玉米植株相关的小动物数量通常较多,而其他小动物由于资源相对缺少,且占有相近,竞争激烈,数量较少。

      ②从生产者固定能量最终流向角度分析玉米地和野草地生物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常用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B . 在计数室内滴入酵母菌培养液后须缓缓盖上盖玻片,以免产生气泡 C .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可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 . 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不会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