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人体肾小球过滤出的原尿中除含有尿素等代谢废物外,还含有各类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原尿中的水绝大部分经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也在肾小管被全部重吸收。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引起原尿中相应浓度过高,难以被全部重吸收,产生尿糖。

    1. (1)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浓度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成分,这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 )
    2. (2) 人体排尿量与多种激素水平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 (2024高二下·福田月考) 下图是新冠病毒抗原(N蛋白)检测试剂盒的原理。试剂盒有两条指示线:反应线(T线)和质控线(C线),胶体金垫中有含有胶体金颗粒的抗体1和抗体4,质控线和反应线的位置分别固定抗体2和抗体3,胶体金颗粒大量聚集后会呈现红色,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使用N蛋白作为检测标志物的原因是该蛋白在不同新冠病毒株系中高度保守且表达量高 B . 抗体1和抗体4均可以和新冠病毒结合,抗体4是可以与抗体3特异性结合的质控抗体 C . 抗原检测试剂盒所需要的多种抗体需要较高的纯度,通常使用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制备 D . 橙汁未经样本洗脱液处理直接滴加会改变试剂盒的pH,导致抗原抗体非特异性结合而产生“假阳性”
  • 1. (2024高三下·惠州模拟)  肿瘤细胞通过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活性,逃避T细胞的攻击,即“免疫逃逸”。为探究泛素化酶USP2(USP2基因表达产物)对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细胞介导的(选用“体液/细胞”作答)免疫清除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 研究人员构建了USP2基因不同程度过表达的小鼠结肠癌细胞和敲除USP2的高表达PD—L1的小鼠结肠癌细胞,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肿瘤细胞膜上PD—L1蛋白的量,结果如图1所示。

      癌细胞中USP2基因表达量与其膜表面的PD—LI的含量成(选用“正/负/不”作答)相关。结合PD—L1的功能推测,USP2基因过量表达可以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3. (3)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将四种小鼠结肠癌细胞(①野生型、②USP2敲除型、③过表达鼠源PD—L1型和④USP2敲除+过表达鼠源PD—L1型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在小鼠右侧腋下、成瘤,观察并测量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若曲线b为接种①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a为接种(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d为接种(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

  • 1. (2024高三下·惠州模拟)  长时程增强(LTP)是指短时间内给突触前神经元快速重复性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上可产生持续数天甚至数星期的突触电位增强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下图是海马区中CA3区与CA1区神经元之间LTP产生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AMPA受体与Na+通道偶联,NMDA受体与Ca+通道偶联,两者都能通过与谷氨酸结合而被激活

    A . 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引起Ca2+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内流 B . 新的AMPA受体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LTP的形成 C . 谷氨酸与AMPA受体结合实现了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D . 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NO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促进LTP的产生
  • 1. (2024高三下·惠州模拟)  《庄子·天运篇》记载:“蚊虻潛(zǎn)肤,则通昔不寐矣。”当蚊子叮咬人类,会将少量唾液注入人体血管,唾液中含有使血管舒张、抗血液凝固等物质,使人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对叮咬处热敷能使血管舒张,缓解叮咬后的瘙痒感 B . 蚊子叮咬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液增多 C . 蚊子叮咬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D . 蚊子叮咬可能使机体产生组胺,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 1. (2024高三下·惠州模拟)  TCL2024惠州马拉松比赛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比赛吸引了12000运动员参资,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血浆中二氧化碳与乳酸浓度持续升高 B . 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C . 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D .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 1. (2024高三下·惠州模拟)  对受体细胞进行显微注射时,细胞膜不会留下孔洞。下列选项中与此现象体现的原理不相同的是(    )
    A .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 B . 细胞自噬过程中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C . 神经细胞静息时胞内Na+浓度总是低于胞外 D . 红细胞变形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
  • 1. (2024高三下·广州模拟)  针灸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科研工作者利用动物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发挥抗炎症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针灸刺激“足三里”穴位,经信号传导最终通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发挥抗炎症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 . 脊髓等低级神经中枢通过脑干与高级神经中枢连接 C . 刺激足三里穴位引起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属于非条件反射 D .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针灸治疗发挥抗炎症作用的调节机制
  • 1. (2024高三下·广州模拟)  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机体后,会诱导机体产生抗HCV的抗体。甲状腺因遭到该抗体攻击而受到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状腺组织可能存在和HCV相似的结构 B . 由自身抗体造成的甲状腺损伤属于机体过敏反应 C . 甲状腺组织受损会导致机体TSH、TRH的分泌异常 D . 适量服用免疫抑制剂有利于减轻感染HCV造成的甲状腺损伤
  • 1. (2024高三下·番禺模拟) 抗利尿激素(ADH)是一种九肽激素,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其具体作用机理见图。尿崩症是与ADH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疾病,病人表现为持续排出大量低渗性尿液。ADH不足和ADH不敏感均可导致尿崩症,前者导致中枢性尿崩症,后者导致肾性尿崩症。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侧表示内环境。ADH的受体位于细胞表面,ADH与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cAMP会激活M蛋白,M蛋白的作用是
    2. (2) 推测中枢性尿崩症可能是或垂体损伤导致ADH分泌不足引起的。与正常人相比,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尿渗透压降低的原因是
    3. (3) 肾性尿崩症的病因复杂,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角度分析,推测肾性尿崩症的病因可能是(写出两条即可)。
    4. (4) 利用禁水加压试验可以区别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试验前需测基础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之后每小时留尿测尿量和尿渗透压,待连续两次尿量变化不大且尿渗透压小于一定数值时,皮下注射适量抗利尿激素,再测尿量、尿渗透压。结合题干信息,写出禁水加压试验可以区别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的原理。(写出两者中一种原理即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