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南湖月考)  图示为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的其中一个培养皿上的实验结果。培养基中加了酚红,图中的阴影部分实际为红色。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菌落A能产生分解尿素的脲酶 B . 菌落C利用尿素的能力大于菌落B C . 尿素为微生物提供了碳源和氮源 D . 尿素分解产生NH3都排出细胞
  • 1. (2024高二下·南湖月考)  绍兴是黄酒之乡,“麦曲酶长,酵米复芳;白梅酒酿,伴淋寒香;压滤琼浆,煎煮陈藏”是对绍兴黄酒精致复杂酿造工艺的描述。在黄酒的主发酵过程中,“开耙”(搅拌)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接种麦曲有利于淀粉的糖化,有利于“酒酿”菌种发酵 B . 煎煮的目的是除去发酵产品中的杂菌,利于酵母菌繁殖 C . 陈藏有利于黄酒中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使酒更加芳香 D . 发酵过程中“开耙”可适当提供O2 , 促进酵母菌繁殖
  • 1. (2024高二下·南湖月考)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大规模快速繁殖某种微生物 B . 固体培养基表面的微生物生长速度比在液体培养基中快 C . 平板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观察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成的菌落 D . 斜面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保存
  • 1. (2024高二下·南湖月考)  细菌培养基常在121℃条件下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如果只是在100℃条件下将细菌培养基灭菌,下列生物仍会存活的是(  )
    A . 大肠杆菌 B . 一种青霉菌 C . 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 D . 沙门氏菌
  • 1. (2024高二下·南湖月考)  实时荧光定量PCR可用于对样品中特定DNA序列进行定量分析。将荧光标记的Taqman探针与待测样本DNA混合,当探针完整时,不产生荧光。在PCR过程中,与目的基因结合的探针被TaqDNA聚合酶水解,R与Q分离后,在特定光的激发下R发出荧光,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荧光信号强度增加,通过实时检测荧光信号强度,可得Ct值(达到荧光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次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荧光基因R连接在探针的3’端 B . 该反应体系中并未加入ATP,所以新链的合成不需要消耗能量 C . TaqDNA聚合酶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合成磷酸二酯键 D . Ct值越小,说明样品中特定DNA序列的含量越多
  • 1. (2024高二下·南湖月考) 获取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是发酵工程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获取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B .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C .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D . 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称为纯培养物
  • 1. (2024高二下·南湖月考) 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初代培养物培养至一定时间可进行继代培养 B . 从植物生长点取外植体进行组培可获得脱毒植株 C . 生产人工种子的体细胞胚一定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来 D . 利用发酵罐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可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的生产
  • 1. (2024高二下·诸暨月考) 回答与“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有关的问题:
    1. (1) 制备尿素固体培养基时,培养基冷却至60℃后,加入经G6玻璃砂漏斗通过方式快速灭菌得到的尿素溶液,用该灭菌方法的原因是
    2. (2) 将采集到的土样配置成细菌悬液后,将菌液分别涂布到LB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涂布接种后需要对玻璃刮刀进行灼烧,其目的是。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有的菌落周围会有红色环带出现,这是由于
    3. (3) 能分解尿素的幽门螺杆菌与消化道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而乳酸菌可作为药物应用于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为筛选出抗幽门螺杆菌最强的乳酸菌,进行如下实验:将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后待时灭菌锅盖才能被打开。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内,待冷凝后再将含幽门螺杆菌的培养基加到其上层。在培养基表面直接垂直放上已的牛津杯(圆形小管)后,再将3种乳酸菌的发酵液分别加入杯中,为防止液体渗漏牛津杯不能再移动,故培养时应注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可见(编号)中的乳酸菌抑制作用最强。

  • 1. (2024高二下·诸暨月考) “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基本过程是:裂解→分离→沉淀→鉴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裂解:使细胞破裂释放出DNA等物质 B . 分离:可去除混合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等 C . 沉淀:可反复多次以提高DNA的纯度 D . 鉴定: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即呈现蓝色
  • 1. (2024高二下·诸暨月考) 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病毒侵害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得到脱毒苗,可恢复其原有的优质高产特性,流程如下。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

    外植体→愈伤组织→丛生芽→试管苗

    A . 选择芽尖作为外植体可减少病毒感染 B . 为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培养期间需要适当光照刺激 C . 将丛生芽切割后进行继代培养可实现快速繁殖 D . 提高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9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