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定海月考)  研究发现,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容易被降解,糖尿病患者需要反复注射胰岛素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科研人员借助蛋白质工程改变了胰岛素中的某些氨基酸,提高了胰岛素在患者体内的稳定性,延长了其作用时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改造 B . 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是影响胰岛素在患者体内是否稳定的原因之一 C . 改造胰岛素应首先从设计胰岛素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出发 D . 蛋白质工程难度很大与蛋白质发挥功能必须依赖于正确的高级结构有关
  • 1. (2024高二下·肇庆期中) 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体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   )

    A . 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 B . 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 C . 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 D . 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
  • 1. (2024高二下·常平期中)  图1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制备某种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操作流程,过程①的mRNA序列为:5'-AUCUAUGCGCUCAUCAG…(中间省略3n个核苷酸序列)…CGCAGCAAUGAGUAGCG-3'。图2表示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碱基配对的部分片段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过程①所用的mRNA只能从病毒感染者的细胞中提取。过程②需要的酶是。在重组质粒中,目的基因两侧必须具有的核苷酸序列,以保证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成功表达。过程①—⑦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需要依赖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而完成的是
    2. (2) 科研人员发现,某次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氨基酸数目比mRNA正常编码的氨基酸数少了2 个。检测发现,目的基因在复制过程中有一对碱基发生了替换,该对碱基对应于mRNA的上述已知序列中,则目的基因中发生了替换的碱基对是(请将转录模板链碱基写在前面,已知起始密码子是AUG,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
    3. (3) 图1过程⑥中核糖体的运动方向为 (选填“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图2所示物质彻底水解,可获得种不同的小分子物质。
    4. (4) 筛选出单克隆抗体后,为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对其进行改良,这种技术属于工程,该工程的起点是
  • 1. (2024高二下·常平期中)  新冠病毒通过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的活性域(RBD)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相互作用感染细胞。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LCB1,可与S蛋白的RBD紧密结合,以干扰新冠病毒的感染。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生产LCB1用到了基因工程的操作技术 B . 可直接从细胞中获取基因用于LCB1的生产 C . LCB1的结构可能与S蛋白的抗体有相似之处 D . S蛋白的RBD结构可以为设计LCB1提供信息
  • 1. (2024高二下·常平期中) 科学家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将水蛭素(一种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的蛋白质)第47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赖氨酸,显著提高了它的抗凝血活性,流程图如下。已知天冬酰胺对应的密码子为AAU、AAC,赖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AAA、GUA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上图的操作流程是从预期的水蛭素功能出发的 B . 在这项替换研究中目前可行的直接操作对象是基因 C . 上图中大分子物质a和b的单体序列均是唯一的 D . 用蛋白质工程可生产基因工程所不能生产的蛋白质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甲胺磷是一种广谱、高效、剧毒的有机磷杀虫剂,曾被长期大量使用,引起水体、土壤污染,严重破坏了环境生态平衡,同时危害到人畜健康。利用微生物降解甲胺磷农药是解决使用甲胺磷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 (1) 筛选获得甲胺磷降解菌:选择长期使用甲胺磷农药的农田的土壤为样品,将获得的样品用无菌水稀释后接种于添加了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分离出能分泌甲胺磷降解酶的细菌。甲胺磷被降解后平板上会出现透明圈,应挑取的单菌落在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重复划线、分离和纯化。
    2. (2) 测定甲胺磷降解率:选择三种菌株对甲胺磷进行降解,降解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降解甲胺磷效果最好的菌株是,该菌株培养时间与甲胺磷降解率的关系为

    3. (3) 构建降解甲胺磷工程菌:将提取和分离得到的甲胺磷降解酶进行氨基酸序列测定,根据得到的氨基酸序列推出,然后设计合成引物,通过技术扩增出甲胺磷降解酶基因。后经一系列过程,获得高表达的降解甲胺磷工程菌。
    4. (4) 转基因工程菌在自然界的扩散可能会带来生态风险。为此,科研人员利用以下材料,设计了可被诱导而自毁的甲胺磷工程菌。所需材料和结构有:

      ①质粒

      ②IPTG(一种模拟异乳糖的试剂,可去除lac启动子中的阻遏物以诱导基因表达)

      ③lac启动子

      ④核酸水解酶基因

      其具体设计思路是将(填序号)构建成重组载体,导入工程菌。需自毁时外源增加(填序号)进行诱导,引发甲胺磷工程菌自毁。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近年来,卒中、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2023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对患者的救治和防病工作。
    1. (1) 卒中、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病多是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引起组织缺血所致。血栓由纤维蛋白构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由527个氨基酸构成(如下图), t-PA 进入血浆后激活纤溶酶原, 使之转化成纤溶酶, 酶将沉积在血管内壁的纤维蛋白分解血栓裂解, 血管畅通。t-PA进入血浆后多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形成复合物,很快失去活性,所以溶栓时要持续输入t-PA。然而, 大剂量t-PA易诱发出血。鉴于此, 有人提出通过抑制的活性, 以延长t-PA的活性。进一步研究显示,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替换为丝氨酸后的t-PA溶血栓更快, 这种改造的t-PA副作用更小。用生物化学手段直接改造“t-PA”蛋白质的结构,或是定点改造 t-PA 基因成为“突变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获取“突变的t-PA”。通过后者改造“t-PA”的主要优势是(写出一点)。

    2. (2) 已知t-PA基因碱基序列、丝氨酸密码子,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目的基因(t-PA 突变基因) 、基因与质粒重组构建表达载体、表达载体进入受体细胞等一系列操作,最终获取“突变的t-PA”。这种基于t-P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通过一系列DNA 分子层面的操作获取人类所需蛋白产品的第二代基因工程过程又叫做
    3. (3) 从上述人t-PA 基因获得第84位半胱氨酸替换为丝氨酸编码序列的t-PA突变基因,常借助PCR体外定点定向诱变获得。工作原理如图: 先合成包含突变碱基的两个突变引物。因突变点不位于基因端点,要借助 PCR 获得完整的t-PA 突变基因,还要合成两个正常引物1、2.参考图中正常引物1(5'-TACCAAGTGATCTGCAGA-3')、t-PA 基因和 PCR 诱变过程原理图, 正常引物2 是5’……-3’(写出5’端的6个碱基即可)

    4. (4) 为了与质粒高效连接,t-PA突变基因两端应携带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应将限制酶识别序列设计在两条正常引物的端。限制酶能够使 DNA 分子中特定部位的键断开。
  • 1. (2024高三下·韶关模拟) 研究人员发现梨果实中的PbA1蛋白可催化葡萄糖异构为果糖,进而提升果实甜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PbA1蛋白可为相应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B . PbA1蛋白可催化葡萄糖和果糖生成蔗糖 C . 斐林试剂可用于验证PbA1蛋白的催化作用 D . PbA1蛋白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高果糖糖浆
  • 1. (2024高三·广东模拟) 生物技术在迅猛发展,它与人类健康、生产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获得的脱毒苗能提高产量 B .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和病原体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C . 通过乳房生物反应器可在分泌的乳汁中获得所需的药物 D . 蛋白质工程可对蛋白质结构直接改造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 1. (2024高三下·湖南月考) 在未断奶的小牛胃中存在一种凝乳酶,被广泛应用于奶酪和酸奶的生产。科学家将编码牛凝乳酶的基因(长度1.5kb)导入大肠杆菌获得工程菌,再通过工业发酵批量生产凝乳酶。
    1. (1) 提取小牛胃黏膜组织中的mRNA,经逆转录得到cDNA,选择合适的引物进行PCR扩增,PCR引物碱基数一般在20~30个之间,过短则导致
    2. (2) 如表为操作过程中可能用到的限制酶,图1为获得的目的基因及末端(除黏性末端序列外,其他碱基序列省略),图2为要使用的质粒,其中的Tet'、Amp'分别为四环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对质粒进行切割时,选用的两种限制酶为。目的基因和质粒能连接成重组质粒的原因是,导入的目的基因在变体细胞中能成功表达的理论基础是
      限制酶BamHⅠBclⅠSmaⅠSau3AⅠ
      识别位点及切割位点-G↓GATCC--T↓GATCG--CCC↓GGG--↓GATC-

    3. (3) 将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随机挑取菌落(分别编号为1、2、3、4)培养并提取质粒,用(2)中选用的两种限制酶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电泳分离,结果如图,号菌落的质粒很可能是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注:M为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小于0.2kb的DNA分子条带未出现在图中
    4. (4) 已知凝乳酶第20、24位氨基酸变成半胱氨酸,其活性可显著提高。科研人员希望运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获得活性更强的凝乳酶,请选用合适的措施编号并排序:(用箭头表示)

      ①重组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

      ②随机改变凝乳酶基因的序列

      ③分析突变蛋白功能,设计结构

      ④改变凝乳酶基因的特定序列

      ⑤培养细胞后提纯突变蛋白

      ⑥将改变后的凝乳酶基因与质粒重组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