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2017年,某国批准了首例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的申请。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卵母细胞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能够遗传给“三亲婴儿” B . 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母亲线粒体DNA中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 C . 捐赠者的卵子去核实质是指去掉细胞中的蛋白质—染色体复合物 D . “三亲婴儿”同时拥有自己父亲、母亲及卵母细胞捐献者的部分基因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植物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绿色开花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 M具有抗癌作用。以植物甲为材料,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不同植株或细胞以获取次生代谢物 M。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 植物甲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纯合植株M的产量增加 B . 取植物甲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脱毒苗无法产生M C . 利用植物甲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提取M受季节的影响较小 D . 植物甲的愈伤组织经诱变、植物细胞培养后 M的产量增加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某杂种植株的获取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某二倍体植株花药中未成熟的花粉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的叶片需要通过高温处理进行消毒,并用无菌水进行清洗 B . 图1的过程④中,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均需要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 C . 图2中过程①②表示脱分化,过程①②③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 D . 图2最终获得的完整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不能通过自交产生后代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研究小组为测定某药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毒性,用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对动物肝细胞进行培养。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制备肝细胞悬液不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 B . 培养肝细胞,需将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 C . 培养液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且还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 D . 需要在含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动物细胞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用普通培养基也可对融合细胞进行初步筛选 B . 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有多种 C . 用多孔板进行克隆化培养过程,不存在筛选作用 D . 需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雌性哺乳动物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 1 条 X 染色体会发生整体范围内的沉默(“非逃逸”基因转录活性被抑制),X 染色体失活(XCI),仅有少数“逃逸”基因仍能正常表达。XCI能保证雌、雄间 X 染色体上基因表达水平的一致,也会造成体外受精胎儿性别比例的失衡。
    1. (1) 为制备体外受精(IVF)的胚胎,研究人员采用超数排卵方法采集小鼠期卵母细胞,另一方面,将成年健康公鼠的精子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处理,将二者置于适当的培养液中完成体外受精。收集早期胚胎,移植到经过处理的代孕母鼠中,获得的胚胎含有(填“单”“双”或“三”)亲的遗传物质。
    2. (2) 研究人员对体外受精胎儿性别进行鉴定,表中数据显示正常胎儿性别比例(雄/雌)自然生产(IVO)胎儿的性别比例。

      组别

      胚胎数

      活仔率(%)

      雄/雌

      自然生产(IVO)

      81

      56.25

      1.08

      体外受精(IVF)

      82

      45.58

      1.48

    3. (3) 为进一步揭示体外受精的胎儿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研究人员剖取第 7.5 天的小鼠胚胎进行胎儿发育情况统计,结果如图 1:

      ①结果显示 IVO 组形态异常的胎儿的雌、雄比率相当,而在 IVF 组中,

      ②研究人员收集不同组别的胚胎细胞,定量检测具代表性的“非逃逸”基因,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的表达在 IVF 雌性胚胎中显著(填“低于”“等于”或“高于”)IVO 雌性胚胎,说明 IVF雌性胚胎 XCI 不足。

      ③已有研究表明,XCI 高度依赖激活因子 RNF12,研究人员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RNF12 蛋白的表达量如图 2,结果为

    4. (4) 综上所述,XCI 造成体外受精的胎儿性别比例失衡的可能原因是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利用去甲基化酶(Kd4d)的 mRNA,通过调控重构胚相关基因表达,解决了体细胞克隆猴胚胎发育率和妊娠率低这一技术难点,首次成功克隆了食蟹猴(“中中”和“华华”)。克隆猴技术成功研发对于创新药物的临床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下图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成纤维细胞和卵母细胞成功克隆食蟹猴的流程图,其中①~⑥表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获得食蟹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体细胞,恢复其全能性较难。选择卵母细胞作为核受体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细胞,分析其原因是(答出两点)。
    2. (2) ①表示食蟹猴成纤维细胞培养过程,应放在 CO2 培养箱中培养,CO2 的作用是。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因此在核移植前要用酶将培养的体细胞分散开来。
    3. (3) ②、③分别表示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的“去核”和“植核”过程,其中“去核”的目的是,常使用的方法是
    4. (4) 将 Kd4d(能去除某组蛋白甲基化位点的甲基)的 mRNA 注入融合细胞,能提高食蟹猴的胚胎发育率和妊娠率,机理可能是
    5. (5) 在遵循动物研究伦理准则的前提下,克隆猴技术可用于构建动物模型,帮助科学家在临床试验中检测药物的有效性。这是因为这批动物模型,可以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紫罗兰(2n=14)花色丰富、抗虫性强、种子油富含 X-3-亚麻酸。为了让油菜(2n=38)具有紫罗兰的诸多优良性状,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培养紫罗兰-油菜,科研工作者选取二者的下胚轴细胞,并用(酶)处理去除细胞壁,从而获得原生质体。再用 PEG 诱导二者融合,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2. (2) 筛选出所需的杂种细胞后,还要采用技术才能获得杂种植株,该过程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激素,使其形成愈伤组织,继而再分化,并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理论上获得的杂种植株染色体组成为(用字母 M 和 N 分别表示紫罗兰和油菜的一个染色体组)。
    3. (3) 运用传统有性杂交方法不能得到紫罗兰-油菜的杂种后代,原因是
    4. (4) 对双亲和部分杂合新植株的染色体计数,结果如下表:

      植株

      紫罗兰

      油菜

      杂合新植株 H1

      杂合新植株 H2

      杂合新植株 H3

      染色体数/条

      14

      38

      66

      50

      47

      表中数据显示,杂合新植株 H2、H3 染色体数目少于双亲染色体数之和,而杂合新植株 H1 染色体数目大于双亲染色体数之和,推测可能的原因:

    5. (5) 若有一株杂合子紫罗兰(AaBb),要快速获得与该植株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的后代,(填“能”或“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直接进行培养得到后代,原因是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甲流病毒检测试剂盒中的一种抗 PD﹣L1 单克隆抗体能与甲流病毒表面的 PD﹣L1 特异性结合,发挥诊断作用。利用小鼠制备抗 PD﹣L1 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图,下列正确的是(    )

    A . 制备抗 PD﹣L1 单克隆抗体使用的 B 淋巴细胞取自任意一只小鼠的脾脏 B . 放入 96 孔板的细胞有多种杂交瘤细胞,均能产生所需抗体 C . 制备杂交瘤细胞时产生特定抗体的淋巴细胞需要传代培养 D . a 孔洞内的每个细胞理论上都可以作为扩大培养的对象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期中)  科研工作者分别用 4 种浓度的 PEG 对花椰菜和黑芥两种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实验(由两个原生质体进行的融合称为二源融合,多于两个原生质体进行的融合称为多源融合),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PEG 浓度 B . 图中二源融合的原生质体有 3 种 C . 为提高花椰菜-黑芥二源融合的成功率,选用的最佳 PEG 浓度是 50% D . 想确定二源融合是否为花椰菜-黑芥融合而成,可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5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