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相对多度是群落野外调查的一种估测指标,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随着演替进行植物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B . 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 C . 随着演替的进行,植物甲会消失,乙和丙中最可能为乔木的是丙 D . 图二中的cd段对应图一第30年至第50年,因为乙增长速率在下降
  • 1. (2024高二下·邵阳期中)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 B .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 . 沙丘、火山岩、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D . 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某县有一条内河贯穿整个城区,周边各种污水大肆排入其中,导致其成为一条“臭河”。近年来在该县政府大力推动下,进行了清淤泥、建设河内阶梯、放养多种水生生物、河畔大力种植绿带等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逐渐打造出了“雷溪河公园”,成为了人们饭后散步锻炼的“打卡圣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污水中可能存在难以降解的化合物,易造成生物富集现象 B . 该生态恢复工程采用了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C . 该生态恢复工程应用了自生、协调和整体原理 D . 进行湿地修复时应先考虑采用人为干预的方法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诗歌是传统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不少诗句与群落演替有关。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初生演替的是(  )
    A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B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湿地保护和湿地修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法 B . 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禁止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 C . 湿地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 . 恢复湿地建设要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1. (2024高二下·黄梅期中)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回答:

    1. (1) P、A、B、C、D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等功能的主渠道。
    2. (2) 若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倍。假设A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
    3. (3) 图中碳元素在B、E间以形式传递。虽然氮元素也是不断循环的,但农田生态系统中仍需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4. (4) 某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位于置位点的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所示:

      年龄

      0+

      1+

      2+

      3+

      4+

      5+

      6+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年龄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如果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而改变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类型属于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景观破碎化是指人为干扰等导致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是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的原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光照、地形变化的影响 B . 景观破碎化的形成表明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 . 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增大 D . 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调查不同退耕年限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调查结果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上图是采用样方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物理模型 B . 退耕后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物种丰富度增加 C . 退耕土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速度相对较快 D . 若第2年人为在退耕农田中种植灌木,会使草本植物达到最大丰富度的时间提前
  • 1. (2024高二下·图木舒克期中)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
    2. (2)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分布。
    3. (3) 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骆驼刺等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上述特点解释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
    4. (4) 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演替,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演替类型。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
  • 1. (2024高二下·图木舒克期中)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 .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K值的大小与其所处的空间和食物有密切关系 C . 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 . 群落演替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