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甲草地的蜥蜴体型较大,以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乙草地的蜥蜴体型稍小,以植物叶片果实为食。两种蜥蜴均能稳定遗传,但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体型大小是蜥蜴发生适应性突变的结果 B . 食性不同并不利于蜥蜴对环境的适应 C . 不同蜥蜴种群性状差异与隔离有关,与选择无关 D . 两种蜥蜴没有生殖隔离现象,仍属于同一物种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将某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幼苗分为三组,甲组经低温处理一段时间,乙组常温下培养,丙组常温下培养并用赤霉素处理。一段时间甲组和丙组植物的侧芽分化出较多花枝,而乙组植物基本没有花枝产生。相关资料表明,植物感受低温变化的主要部位是顶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处理三组幼苗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供水供肥量等条件需相同 B . 为验证感受低温的部位是顶芽,可增设丁组:摘除顶芽后低温处理 C . 实验结果表明,顶芽产生了赤霉素促进侧芽生长分化形成花枝 D . 为进一步说明赤霉素对花枝形成影响,可增设一组使用赤霉素抑制剂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某地森林经被破坏后的植被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地区发生初生演替,植被总数不断变多 B . a时刻,植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 C . b时刻,乔木阳光等资源竞争中最具优势 D . c时刻,草本植物可能已经完全灭绝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某农户在田间作业时,右脚不慎踩到碎玻璃,发生如下图所示反射过程,其中①~④代表4个突触,其余突触上的“+”和“一”分别代表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后因伤口处理不当,该农户还发生了脚底局部红肿和全身发热等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农户踩到玻璃迅速抬右腿的过程属于(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在该反射弧中,兴奋在脚底的某种痛觉神经末梢产生,并经和突触的传递,传至右大腿部屈肌,引起屈肌收缩。兴奋也传至左侧大腿的伸肌,引起伸肌,以维持身体平衡。①~④四个突触属于兴奋性突触的有。同时,兴奋还传至,形成痛觉。
    2. (2) 受伤部位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作为,持续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痛觉,同时受伤部位微血管和毛细血管,皮肤变红;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形成局部。这些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3. (3) 相比于健康状态时,处于持续高烧不退状态的农户,其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的大小变化依次是。发热时,人体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影响代谢。此时,通过适当发汗可有效降低体温,其原理是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某草地上的野山羊种群近30年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1—5年,山羊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 B . 5—10年,山羊种群数量开始不断下降 C . 10—20年,山羊种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D . 近30年中,山羊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两个方面,其中均匀度代表群落中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各物种的数量越平均,均匀度越大)。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分别对一片弃管的玉米田和野草地进行了土壤小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请完善实验思路,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完成相关实验分析讨论。
    1. (1) 实验思路

      ①制定取样和调查方法: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采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②取样和记录:选择取样地点,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使用取样器获取(填“土壤表层”、“表层下方”或“土壤深层”)的土样,并将其倒入塑料袋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等信息。

      ③采集小动物:在实验室,从土样中直接挑拣采集体型较大的动物,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法采集。

      ④分类和计数:可借助有关的动物检索表查清小动物的名称或分类,并统计

    2. (2) 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3.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①玉米田是人工群落,其不同土层中分布的小动物种类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相比野草地,玉米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大小分别是,与玉米植株相关的小动物数量通常较多,而其他小动物由于资源相对缺少,且占有相近,竞争激烈,数量较少。

      ②从生产者固定能量最终流向角度分析玉米地和野草地生物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向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配比的植物激素后,可用于不同目的的植物组织培养。下列哪项培养基的激素配比最适合用于菊花丛状苗生根( )
    A . 仅有生长素 B . 仅有细胞分裂素 C . 生长素较多,细胞分裂素较少 D . 细胞分裂素较多,生长素较少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人体肾小球过滤出的原尿中除含有尿素等代谢废物外,还含有各类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原尿中的水绝大部分经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也在肾小管被全部重吸收。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引起原尿中相应浓度过高,难以被全部重吸收,产生尿糖。

    1. (1)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浓度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成分,这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 )
    2. (2) 人体排尿量与多种激素水平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调查某鱼塘能量流动情况,部分数据如下表,其中甲、乙、丙、丁代表4个不同营养级且甲为第一营养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相对值

    同化量

    呼吸

    生物量

    110

    50

    40

    830

    380

    270

    78

    42

    76

    11

    6

    8

    365

    238

    320

    A . 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对值为110 B . 乙、戊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 C . 鱼塘中主要的养殖鱼类属于乙营养级 D . 丁营养级能量收支不能平衡,生物量将要下降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加大有机肥的使用,腐生细菌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 B . 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最终保持稳定 C . 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 D . 取样深度不同,土壤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