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揭阳模拟)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根据靶基因序列设计向导sgRNA,精确引导核酸酶Cas9切割与sgRNA配对的DNA,相关酶在修复断裂DNA的过程中会改变连接部位的碱基序列。科研人员通过删除编码PD-1蛋白基因的2、3、4片段造成蛋白质的功能缺失,制作PD-1基因敲除鼠的流程如图1所示。将体外转录获得的Cas9mRNA和sgRNA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了 12只基因编辑小鼠。利用PCR鉴定小鼠的基因型,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P1和P2是PCR 的引物。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敲除2、3、4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 . 敲除前,根据敲除的位置需要设计3个sgRNA C . 图2中,4和12个体杂交的子代均为敲除纯合子 D . 图2中,3、5、7个体的体内均能检测到PD-1
  • 1. (2024·揭阳模拟)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的个体被称为单体(2n—1)。玉米(2n=20)的各种单体的配子育性及结实率与二倍体的相同,现发现一株野生型玉米的隐性突变体,为确定其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系列缺少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玉米单体,分别与该隐性突变体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单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未分裂 B . 可构建10种野生型玉米单体并测交来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C . 玉米单体在减数分裂Ⅰ的过程中,可观察到10对四分体 D . 若突变基因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有2种表型
  • 1. (2024·揭阳模拟)  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ZW型,虎斑纹(E)对非虎斑纹(e)为显性性状,基因 E/e位于3号染色体上。油蚕基因os位于Z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是重要的伴性遗传标记,野生型家蚕全身白色,被称为姬蚕。为培育限性虎斑纹的家蚕新品种,研究人员用射线处理虎斑纹雌蚕蛹,使带有基因 E 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 W染色体上,通过杂交得到 F1 , 用雌性的F1分别与非虎斑纹油蚕杂交,得到两组F2 , 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非虎斑纹雌蚕与纯合的虎斑纹雄蚕的成蚕杂交,得到 F1。F1的雌、雄蚕相互杂交得到F2 , 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为
    2. (2) X射线处理使虎斑纹雌蚕发生变异,可用显微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该变异,观察到的变异特征是。根据杂交结果可知,第一组F2的家蚕共有种基因型,其中雌蚕的表型为
    3. (3) 雄蚕的食量少且产丝量大,在生产上更具有经济价值。在第二组的F2中根据表型挑选出雌蚕,这些雌蚕与非虎斑纹油蚕或非虎斑纹姬蚕杂交,后代均能持续分离出雄性,原因是
    4. (4) 研究人员检测了突变基因(os)mRNA 相应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以及正常基因mRNA上相应的突变位点,结果如表所示。

      密码子序号

      1……4……19 309……540

      部分密码子表

      突变①

      AUG……AAA……ACU UUA……UAG

      AAC:天冬酰胺 AAA:赖氨酸

      ACU、ACC:苏氨酸 UUA:亮氨酸

      UAG、UGA:终止密码子

      AUG:甲硫氨酸,起始密码子

      突变②

      AUG……AAC……ACC UUA……UAG

      突变③

      AUG……AAC……ACU UGA……UAG

      正常核苷酸序列

      AUG……AAC……ACU UUA……UAG

      基因(os)的突变类型可能是突变(填“①”“②”或“③”),原因是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拟南芥是公认的模型植物,植物科研的“小白鼠”。拟南芥的果实为长角果,成熟时果荚会开裂并释放种子。科研人员就拟南芥果荚开裂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研究者利用T-DNA插入的方法,获得3个果荚不开裂的突变纯合体甲、乙、丙。其中突变体甲是T-DNA插入到M基因中,导致其编码的M酶活性丧失。M基因由于T-DNA的插入突变为m基因,此过程是基因突变的依据是
    2. (2) 经检测突变体乙是T-DNA插入到E基因中,导致其编码的E酶活性丧失;突变体丙的M酶和E酶活性均丧失。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一

      甲×丙→F1

      F1与F1'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完全开裂:不开裂=1:3

      乙×丙→F1'

      杂交组合二

      甲×乙→F1

      F1与丙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完全开裂:不开裂=1:3

      ①由杂交组合一,(填“能”或“不能”)推出M、m与E、e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理由是

      ②让杂交组合二的F1自交,F2代表型及比例为,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

    3. (3) 现有另一突变体丁,其果荚开裂程度为中等开裂(介于完全开裂与不开裂之间)。经检测其M和E基因均正常,由另一个基因F突变成f基因引起;检测其开裂区细胞内M酶和E酶的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推测果荚中等开裂的原因是f基因
  • 1. (2024·南宁模拟)  某家族中存在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分别为 A/a、B/b,该家族的系谱图如下。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基因 A/a、B/b后进行电泳,结果如表所示。若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个体

    电泳结果/碱基对

    200

    1150

    1350

    1750

    1650

    Ⅰ-1

    +

    +

    +

    +

    I-2

    +

    +

    +

    +

    Ⅰ-3

    +

    +

    +

    +

    +

    Ⅰ-4

    +

    +

    +

    +

    Ⅱ-5

    +

    Ⅱ-8

    +

    注:“+”表示检测到该基因或片段,“一”表示未检测到该基因或片段,空白表示未进行检测

    A . 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B . 甲病的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增添后产生的 C . 基因型与Ⅰ-2相同的女性与Ⅱ-8结婚,生育的孩子均表现正常 D . Ⅱ-6 和Ⅱ-7 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18
  • 1. (2024·南宁模拟)  与白色棉相比,彩色棉在纺织过程中减少了印染工序,减少了环境污染。基因型为BB的植株结白色棉,基因型为Bb、b(只含一个b基因)的植株结粉红色棉,基因型为 bb的植株结深红色棉。一正常纯合白色棉植株经育种工作者的诱变处理后,可能发生如下甲、乙变异类型,从而获得彩色棉。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用秋水仙素适时处理甲植株的幼苗,则可获得四倍体植株,上述操作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所得的四倍体植株(填“是”或“不是”)纯合子。
    2. (2) 由图可知,乙的变异类型是
    3. (3) 已知基因B/b所在染色体都缺失的植株不育(不结果实),欲探究F1粉红色棉的产生是甲、乙中的哪一种变异类型,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是。此外还可以将粉红色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统计可育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则该变异类型为甲;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则该变异类型为乙。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B .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 C . 生物进化是由基因突变(内因)、基因重组(内因)和自然选择(外因)导致的 D . 生物进化中会有突变,突变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期中) 珠蛋白与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第1~138个氨基酸完全相同,其余氨基酸不同,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该实例不能说明(    )
    A . 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 . 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 . DNA片段的缺失导致变异 D . 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
  • 1. (2024高一下·武汉期中)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会交换DNA片段,以确保每个子代都具有独特的基因构成。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的蛋白(HEI10蛋白)会在染色体上移动并聚集,形成许多小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集的HEI10蛋白的数量会增加,一旦达到一个临界值,就会触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相应片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HEI10蛋白是在减数分裂I四分体时期起作用 B . 缺乏HEI10蛋白,减数分裂能顺利进行,但不会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 C . 基于HEI10蛋白扩散和聚集规则,细胞实现了对同源染色体片段互换位置的精确调控 D . HEI10蛋白增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应片段互换的频率可能会增加
  • 1. (2024高一下·杭州期中)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图甲所示细胞内有套染色体,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2. (2) 乙图中有个四分体,条染色单体,个核DNA分子。
    3. (3) 图丙所示细胞名称为,其染色体变化对应图丁的段。
    4. (4) 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 性染料染色。
    5. (5) 若图丙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