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仁寿月考)  兰科植物约有800属近3万种,对不同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且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在形态结构上也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分析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兰花的多样性指的是基因多样性 B . 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突变和基因重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差异 D . 不同兰花基因组上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亲缘关系的远近
  • 1. (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 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分别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能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
    2. (2) 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
    3. (3) 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答出两点)。
    4. (4) 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作用和突变,昆虫个体间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1. (2023高三上·龙岗月考) 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鏮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B . 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在长期协同进化中形成的 C . 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D . 鮟鏮鱼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
  • 1. (2023高三上·长春月考)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症细菌感染的一类药物。NCYRC分析了2020~2023年NCYRC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人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量及细菌X对该类抗生素耐药率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2020

    2021

    2022

    2023

    人均使用量/g

    0.07

    0.12

    0.14

    0.19

    耐药率/%

    2.60

    6.10

    10.9

    25.5

    A . 抗生素直接对细菌的耐药基因进行选择,使耐药基因频率增大 B . 抗生素的不科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基因的产生,并逐代积累 C . 治疗细菌X引起的疾病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 . 及时更换新的抗生素类药物,可将细菌耐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 1. (2023高三上·成都月考)  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 . 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 c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定向变异 D . d表示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 1. (2023·宁波模拟)  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物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大峡谷的两侧,峡谷之间存在着有限的通道。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 两种羚松鼠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 . 峡谷之间的通道能使两种羚松鼠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C .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 生存环境的不同有利于羚松鼠进化出不同物种
  • 1. (2023高三上·南京期中) 月亮鱼是目前已知的“全身恒温”鱼类。月亮鱼的体温比周围海水温度高约5℃,能够提高其神经传导能力。经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月亮鱼基因组多个基因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共同驱动了月亮鱼恒温性状的演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月亮鱼新物种的形成包括地理隔离、选择和生殖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 .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月亮鱼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C . 对比月亮鱼与其他物种的基因序列,是研究它们进化关系的分子水平证据 D . “全身恒温”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助于提升月亮鱼的捕食及防御能力
  • 1.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 杀螟丹是一种杀虫剂,可用于杀灭稻田中的稻飞虱。某村民在自家稻田中长期使用杀螟丹,随着使用年数的增加,杀螟丹对稻飞虱的杀除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稻田中的全部稻飞虱的抗杀螟丹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 . 杀螟丹对稻飞虱杀除效果越来越差,说明稻飞虱在杀螟丹作用下产生了抗药性 C . 在使用杀螟丹之前,稻飞虱种群中不存在抗杀螟丹个体 D . 杀螟丹对稻飞虱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
  • 1. (2023高三上·北京市期中)  某种伞形花科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推测织叶蛾所取食的此种植物内部叶片中香豆素毒性较低 B . 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形成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 C . 织叶蛾对该种植物叶片的取食策略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D . 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 1. (2023高二上·南山期中) 美国沙漠峡谷中水资源十分匮乏,但是在沙漠一些各自孤立的水体中,进化出了一些奇怪的小鱼-魔鳉。它们适应了各自所在的栖息地,形成不同的亚种(亚种是指某种生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下列关于魔鳉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沙漠形成的地理隔离阻断了不同魔鳉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B . 将不同地区的魔鳉放在相同环境下,种群间可以交配,但不一定产生可育后代 C . 不同地区的魔鳉已经从生理结构和功能上完全适应了炎热的高温环境 D . 在不同环境下,魔鳉发生不同的突变,导致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