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十堰月考)  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果蝇(aabb)杂交,A、a与B、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7代,检测每一代a、b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第2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 . 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基因频率为0 C . 连续培养7代的过程中,该果蝇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 . 种群数量越大,a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
  • 1. (2023高二上·十堰月考) 比目鱼又叫鲽鱼,平时生活在海底,它经常把身体的一半以上埋进沙子里,露出眼睛观察周围,当猎物出现时就猛然跃出来,向猎物扑去。为了适应这种偷袭的捕食方法以及防御敌人的攻击,比目鱼还要随着周围环境而改变身体颜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比目鱼采用了改变身体颜色的策略 B . 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异 C . 经研究发现全球海域的比目鱼已经是不同物种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 D . 由于地质巨变,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马里亚纳海沟的比目鱼大量减少,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干扰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 1. (2023高三上·遵义月考) 生物进化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的种内竞争及生物的种间竞争都是一种选择过程 B . 通过自然选择获得的生物性状都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C . 经过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物种 D . 经过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的变化有差异
  • 1. (2023高三上·中山)  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是一级濒危生物。典型的褐花杓兰花呈深紫色,典型的西藏杓兰花呈紫红色,两种兰花的分布有一定的交叉,在交叉分布区内,存在花色从浅红到深紫等一系列过渡类型。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 . 两种杓兰存在生殖隔离 B . 交叉分布区的杓兰存在协同进化 C . 保护好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就是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D . 过渡类型的出现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1. (2023高三上·龙岗月考) 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产量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构成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 B . 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 . 野生稻的“缺点”是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 D . 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说明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 1. (2023高三上·福田月考) 狮子鱼多分布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深海环境(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生存着通体透明的一个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现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B . 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 C . 种群基因库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 . 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 1. (2023高二上·蚌埠月考) 黑腹裂籽雀是一种非洲雀,同一种群中其喙的宽度有宽喙和窄喙两种类型,它们在处理不同种莎草种子(它们的主要食物)的效率上有差异:宽喙善于处理硬种子,而窄喙鸟能更有效地处理软种子,宽喙和窄喙分别由等位基因B 和b控制。现有一个较大的黑腹裂籽雀种群,雌雄数量相等,雌雄之间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种群中B基因频率为60%、b基因频率为 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腹裂籽雀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基因库 B . 宽喙鸟和窄喙鸟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黑腹裂雀概率约为57.14% D . 宽喙鸟和窄喙鸟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 1. (2023高二上·化州期末)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发现了距今约5800年的炭化稻粒,是长江流域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 B . 人工选择在水稻驯化和改良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C . 炭化稻粒是研究水稻进化的最直接证据之一 D . 现代杂交稻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 1. (2023高二上·亳州期末)  孔雀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群居热带鱼。孔雀鱼之间互相依靠、互相照顾.但也会产生种内竞争,尤其是在繁殖季节,艳丽斑点较多的雄性孔雀鱼在争夺领地和配偶方面占优势,但也更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艳丽斑点较少的雄性孔雀鱼占比增加,则可能是其天敌增多所致 B . 在自然环境中,孔雀鱼艳丽斑点的多与少对其生存的利弊是相对的 C . 决定孔雀鱼艳丽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D . 孔雀鱼之间互相依靠、互相照顾的习性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所致
  • 1. (2024高三上·罗湖期末) 甜菜夜蛾是一种顽固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当甜菜夜蛾啃食植物叶片时,植物会产生一些萜类和吲哚类物质,并释放到空气中。这些物质可吸引小茧蜂在甜菜夜蛾的幼虫体内产卵,卵利用其体内营养物质孵化。农业生产中,为防治甜菜夜蛾还可采用黑光灯诱捕和喷洒甲维盐等化学药剂等措施。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黑光灯诱捕利用了甜菜夜蛾的趋光性 B . 小茧蜂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 C . 大量使用化学药剂甲维盐可促进甜菜夜蛾定向产生抗药性突变 D . 被啃食的植物叶片释放萜类和吲哚类物质吸引小茧蜂属于行为信息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