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 (2)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1. 林庚在研究“木叶”时,引述和分析大量诗歌资料来探讨现象背后的道理。这提示了我们研究人文社科知识的方法。请利用下面提供的资料,探究一下古代诗歌中“空”字的意蕴,写一篇150字以上的短文。

    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1. (2023高三上·新民开学考)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 B .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自己并不像是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C . 他日趋庭,叨陪里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会;今天举起双袖作揖谒见阎公,(受到阎公的接待)十分高兴,好像登上龙门一样。 D .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得意生不逢时,(只能)抚弄着司马相如的赋独自叹惋。
  • 1.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 .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 . 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 .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 1. (2022高三上·扬州开学考) 《滕王阁序》多用典,表意精练含蓄,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处用龙泉宝剑的典故,一处用徐孺子的典故,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 B .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暗示自己的胸怀抱负,用宗悫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英雄气概。 C .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用两个典故来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也因此找不到像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 .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用孔子和孔鲤父子对话的典故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陪侍和聆听教诲。
  • 1. (2022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对于课文原文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墨子认为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即只关心自己家庭之事,不能兼爱别人家庭。 B . 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 C . 《逍遥游》展示了小大有别的生命境界,其中最理想的是“无待”。 D . 韩非子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治国措施应根据不同时代的具体情况来看待。
  • 1. (2022高二下·仙游月考) 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慈父见背”中的“见背”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意思是尊长去世。“舅夺母志”也是委婉的说法,意思是母亲改嫁。 B . 归有光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把他的书斋取名为项脊轩,带有怀念他的先祖的意味。 C . 《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是用皇帝的年号和干支相结合的纪年方法。 D .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句中的“三五”,指的是阴历每月十五。
  • 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其一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二

    《兰亭记》(唐  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注)之所。房玄龄荐萧翼充此使,使必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注)辩才:辩才禅师。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1. (1) 文中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谈及的“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
    2. (2) 《兰亭集序》中,作者描写兰亭的“山”的句子是“”;描写兰亭的“水”的句子是“”。
    3. (3) 《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
    4. (4) 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通过“”两句发出了相似的感叹。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晋书·王羲之传(节选)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1. (1) 下列对文本(二)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选文(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②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

    5. (5) 文本(一)中作者的情感由乐转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作者因何而痛。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