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其一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二

    《兰亭记》(唐  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注)之所。房玄龄荐萧翼充此使,使必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注)辩才:辩才禅师。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1. (1) 文中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B . 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C . 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D . 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2. (2) 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B . 癸丑,此处指癸丑年,属于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来纪年,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C . 修禊,古代传统民俗。季春时节,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 D . 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3. (3) 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三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B . 文章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 C . 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由“痛”而转为“悲”,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以至于最后难能自持。 D . 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